司马迁与史记论集杂志好投么

9条回答

兰霞

我个人觉得《史记》的可信度大一些。其实这两本书可信度都是非常大的,因为它们里面的内容都得到了证实。

lzzhao

史记是主要是记述历史事件,在记述完一个事件后有作者本人的评论资治通鉴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借鉴

不土就木

司马迁  (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87年,48岁终。现司马迁墓祠,在韩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镇南门外,位于黄河西岸的梁山东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简介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wuzhao29

我认为两部著作的可信度都非常高。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是我国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史学巨作,可信度非常高。

小武哥007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是继《春秋》后的一部以编年体的史学巨著,司马光自幼好读《左氏春秋》,喜欢编辑旧事以成编。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呈《历年图》五卷,治平三年(1066年),又呈《通志》八卷,作品涵盖周、秦二朝,当时的皇帝宋英宗看了很满意,于是下令在崇文院内设置书局,供给笔墨、缯帛、费用、餐点、果物等服务,要他继续写下去,并准许他借阅皇家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的藏书。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23年写起,一直到公元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6年征淮南为止。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在横跨中国16个朝代,一共1362年的历史中,详近略远,隋唐五代371年,占全书40%,史料价值最高。很明显的他多次著墨在其中的贤明政治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通鉴》于叙事之后,皆有附论,共168篇。 此书引起司马光之后许多史学家的醒思,史学家面临改朝换代,君臣异位的尴尬时期时,往往以资治通鉴的撰写精神为原则,强调君臣处理事情与一般人处理事情有所不同与学习思考。这一个特点由书名也可看出,“资治”两字意谓著帮助。“通”则意谓著博通古今,“鉴”则有引为借镜之意。书名为宋神宗所定,取意“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此书虽有不少司马光自己的意见以“臣光曰”出现,但并非司马光一人完成,据资料记载,他邀请了刘攽、刘恕、范祖禹成为助手,这些人都是当时著名史家,可谓一时之选。其中刘攽负责两汉史,范祖禹负责唐代及五代史,魏晋南北朝归刘恕,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也加入一起编修《通鉴》,负责检订文字。此外,又出版了《资治通鉴考异》与《资治通鉴目录》来替这本巨著做说明。 《通鉴》编修工作艰巨,先由助手搜集资料和编写初稿,然后由司马光综合全书,再由司马康检订文字。首先,在资料搜集方面,单是正史有十七种,参考的野史,谱录,别集,碑志等杂史有三百多种,加上龙图阁等藏书,可以想见当时资料之丰富。《通鉴》在撰写前先由天文学家刘羲叟编订正确年历,作为全书的骨干,首先把史料摘录下来,按年代顺序,编成“丛目”。如果发现汇集的史料互有出入,便要进行考异工作。 司马光撰《通鉴》,重视战争之描写,如对战国时代孙膑与庞涓的“马陵之战”,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 “官渡之战”,三国时代曹魏与蜀、吴的“赤壁之战”,东晋谢玄与苻坚的“淝水之战”,皆详细生动,如历其境。司马光留意军事,严夷夏之防,目的用以积极态度抵御外侮。 另外《通鉴》不书奇节,对往昔史料上所载奇节伟行而超乎常情者,如“商山四皓”羽翼储君,屈原自沉汨罗江,严光足加光武帝腹诸事,悉阙而不录。司马光思想保守,主张政简刑轻、轻徭薄赋,对于一切急进改革,均予以否定,诋毁商鞅变法,盛赞曹参谨尊萧何律。温公非议变法,不满王安石之新政,他请求出任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十五年(1069—1084),以书局自随,继续编纂《通鉴》;哲宗元佑元年(1086),在司马光重新执政之后,尽废新法。 《通鉴》写作时间据资料记载一共花了19年,从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1065年)开始一直到宋神宗元丰七年(西元1084年)才完成,书成之后,只有他的朋友王胜之看过一遍,其他的人只翻一页,就哈欠连连,欠伸思睡。此书完成后两年,司马光逝世。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 《史记》材料丰富,忠于史实,它对古史的记载,许多已为出土文物史料所证实。它语言生动,文笔简洁,饱含情感,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史学思想方面,《史记》体现了司马迁“究天人史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目标。《史记》试图通过史传事验的方式来思考天人关系问题,通过历史的纵横剖析和人物描写来探讨古今治乱兴衰以及人生正道问题,体现了作者从历史学这个独特角度来思考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深刻思想。《史记》还在综合春秋以来史学成果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比较完备的史学表述形式,它成为后来历代正史的楷模。它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史记》内容广泛,在阅读时,可以选读其中比较典型的内容。《史记选》有两本: 一本是由已故的古文献学家王伯祥先生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1957年4月的竖排版和1982年横排版两种,已经过多次印刷。此选本以清末校勘学家张文虎校本为底本,从文学名著角度,精选描写生动,故事性强的记叙文20篇,注释集中于每篇正文之后,非常详细,便于诵读自学。 一本是由历史学家来新夏先生选编,中华书局1990年2月出版,选自50年代中华书局的标点本《二十四史》。此选本从历史名著的角度选录其代表作品,包括节录共26篇。既可以反映历史著作本身的体制结构,又概括反映了那一特定时期主要的典章制度,事件人物,科技文化及著者的历史观点,注释散列于正文每段之后,比较简略。建议读《史记·太史公序》。

仰望天空lin

《史记》已经读完。《资治通鉴》正在读。两套书手头现在有好几个版本,最近买来的岳麓书社的挺好。正在读。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两书无所谓谁的可信度更大一些。也没有比较的必要。读史书就是让我们发现历史一些不为人知的一些真相和背后含义。我认为关于史记和资治通鉴编写者对史实的一些描述和解读,都是基于负责任和对真实事件真实态度的一个记述。其实历史事件发生了,哪怕就是在当时也是有许多种说法的,更别说再经过几十上百过千年的流传加工了。所以说就比较而言,我认为没有必要也不可取。究竟谁说的更对,谁开证明呢。用当代人的研究发现和思想意识来证明古人?读史读就是了,思考自己认为该思考的问题。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仅此而已。

sunjunhua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 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 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 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 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 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 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 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 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 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 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 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 史著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十岁的 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 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 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 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 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 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他痛苦 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 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 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 情况下写的。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 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 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他对于农民 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他还 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 明,语言生动活泼。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令。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 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anbaichao

两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却“不堕凌云之志”,以血作墨,心灵为纸,完成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作。这就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史记》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在《史记之前,中国的历史书只有两类,一类是编年体,按年代来记述历史,其中最有名的,像《春秋》《左传》;另一类是国别体,按国家来记载历史,比如《国语》《战国策》。所谓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史记》以后,中国所有的正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而其他诸史都是纪传体断代史,就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各自独立的历史。 1无与伦比的通史巨著:  《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它与其他各史相比明显高出一筹。重要差别有三点:(1)《史记》饱含爱憎:实录难,饱含爱憎的实录更难。本来,一个史学家面对历史,只需客观公正地记述,不要求抒发感情;但是《史记》往往饱含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特别对一些悲剧人物,像《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李将军列传》中的李广,司马迁都写得悲歌慷慨,荡气回肠;而对他憎恶的人物,像《平津侯主父列传》里的公孙弘,则不惜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给予揭露抨击。值得一提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批判最尖锐的两个人:一个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一个是和他同时代的君主汉武帝。司马迁写刘邦广招贤才,最终成就大业;更写他心胸狭隘,杀戮功臣,语言粗俗等诸多不良行为。对汉武帝的揭露,更是毫不留情。批判开国皇帝,指斥当朝君王;如此书写,往还千年,也鲜有听闻。(2)《史记》文采斐然:《史记》片段之一《鸿门宴》,被选为我国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教材长达半个多世纪,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文学魅力。文章一开始,写项羽“大怒”,表现了项羽在秦亡之后,看不清自己和刘邦的关系已由并肩作战的友军,转为互争天下的敌人,政治上的幼稚令人扼腕。全篇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俨然一部小说,竟令很多人怀疑它的历史真实性。其实,《鸿门宴》在历史上确有其事。纵观《史记》洋洋洒洒五十三万言,此类描述,比比皆是。对于人物的刻画、场景的描写、事件的记述,司马迁都显示出高超、多样的文学技艺。(3)《史记》平民视角:“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平头百姓不入史,这是《史记》之前的一定之规。但是,到了司马迁这里,“鸡鸣狗盗”之徒也有了一席之地。《刺客列传》《游侠列传》《滑稽列传》《货殖列传》写的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物,或忠义,或智慧,五彩斑斓,妙趣横生,以至于有学者认为这些篇目就是中国通俗文学的鼻祖。司马迁非常善于寻找一般史家忽略了的、而普通平民喜闻乐见的传主。正是《史记》的不拘一格,填补了我国古代人物史上的许多空白。随手举两个例子。《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写了一个《孔子世家》,第一次完整地勾画了孔子的一生,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孔子第一篇、也是最权威的一篇人物传记。中国人历来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今天要读《论语》,首先要读《孔子世家》,了解孔子的生平,才能正确地解读《论语》。再比如屈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在《史记》之前,先秦的所有典籍中,都没有屈原的记载,有些人竟以此否认屈原的存在。幸而有《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才印证了中国历史确有一个忠直爱国、九死不悔的屈原。

wenyun31

司马迁所作的《史记》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从文学的角度看,它史学的痕迹太重;从史学的角度看,它又有太多的文学色彩,人物刻画极为生动,描写笔法让历史变得生动不枯燥《史记》是一本纪传体通史,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众多历史名人及其事迹我觉得这本书是很精彩很好看的至于司马迁,据他的《报任安书》和一些历史记载中看,他是比较正直的,就是因为直言才惹怒黄帝处以宫刑,这是他史官世家传下来的性格但也因为受到不平宫刑,他因为精神上备受打击,有点不正常,却也有超人的忍耐力,为着梦想而一直默默忍受着屈辱,最终在完成《史记》后心愿已了,支持不住病死了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相关问题

  •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杂志投稿费用多少

    很多学生或者老师来咨询明编辑的时候,第一句问的就是论文发表多少钱?这就跟我们买房子一样,房价多少跟地理位置,朝向,开发商等等都有关系。所以我们论文也是同理,版面费受很多因素影响,下面我们暂时分3个方面说,没有补充到,遗漏的地方可以评论区问。一:刊物的级别普刊:几百上千都有因为涉及到检索网的问题,所以大概先说下费用区间,检索网后面会介绍到,审核时间:普刊审核周期短,一般来说1-5个工作日,长的也有半

    iambigben
  •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杂志难不难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至东汉末年才称为《史记》。司马迁意在使其“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汉宣帝时,司马迁外孙杨恽把它公之于世。其时已有少量缺篇,为后人褚少孙等补足。 《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恢宏先河。《史记》有本纪十二,列传七十,此外还有世家三十、表十、书八,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五千六 百字,记载了从黄帝至汉

    xiaomian01
  •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杂志审稿周期

    司马迁(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丙申二月初九/前135年—前90年/前86年),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撰写的《史记》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后世尊称他称为史迁、太史公。[编辑] 生平司马迁的父亲是西汉太史令司马谈。司马迁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20岁时,他从长安出发,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巴蜀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

    爱分享123
  •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杂志投稿格式

    即使人家有也不可能给你的,是每一篇?你太牛了。 这都完全可以出本书了。

    Lmoving
  •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杂志投稿要求

    我的同学--冯宇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

    灯火阑珊づ
  •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杂志投稿流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5年)司马迁生于龙门。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六岁,在故乡读书。 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公元前136年(建元五年)十岁,在故乡。 《太史公自序》:“耕牧河山阳,年十岁,则诵古文。”按:司马迁十岁左右,即在故乡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 十一岁。 窦太后死,汉武帝

    1217290611
  •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杂志怎么投稿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生长在西汉武帝时代,曾任太史令,因为李陵降匈奴事辩护而触犯武帝忌讳,遭受腐刑。被刑后,他怀着极大的悲愤和憎恨的心情,坚持完成了五十万言的历史巨著——《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展示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西汉武帝时代的三千年的历史画卷。《史记》问世以后,历代都有专门研究《史记》和研究司马迁的学者,国外也不断涌现研究《史记》的专家,可是

    王鹤松neu
  •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杂志好投么

    我个人觉得《史记》的可信度大一些。其实这两本书可信度都是非常大的,因为它们里面的内容都得到了证实。

    singchen
  •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杂志版面费

    一、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二、《史记》内容简介《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

    liuenxian
会员服务
  • 论文服务

    一站式论文服务,客服一对一跟踪服务。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期刊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