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研究杂志版面费

1条回答

doom8888

梅籍芳早年对粟的育种基础研究下过不少功夫,取得一些成果,粟的花很小,人工杂交十分困难,但也有一定的天然杂交率。他曾用了两年时间观察粟的开花习性,掌握其中规律。发现不同粟的品种苗色不同,有红、绿色之分,他利用红苗是显性这一指示性状,把两个不同苗色的品种穗头套在一起使其天然杂交,从而获得5%左右的杂交结实率。此实验为粟的育种研究提供了方便,研究结果曾先后发表在《金大农学院丛刊》和《美国农艺学杂志》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粟类作物杂交育种的方案。此后梅籍芳还参与编写郝钦铭教授编著的《作物育种学》等书,以及《农艺论文摘要》期刊的译编工作,历时数年之久。这些工作进一步充实了梅籍芳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 我国长江流域历来复种指数高,除稻麦两熟以外,还有麦棉、麦豆、麦玉米等多种轮作倒茬方式,其中既有两熟制也有三熟制。这在国内外具有独特性,也有典型性。因此,开展小麦早熟性的研究对适应多熟制的种植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他的主持下先后选育出“华东5号”、“华东6号”和“矮秆早”等早熟小麦品种,在生产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他在早熟育种的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他应用阶段发育理论研究了早熟性,指出:小麦早熟主要是要缩短小麦抽穗前的生长发育时间,因此欲加强品种的春性和减弱光周期的敏感性,是一般提早小麦熟期的有效途径,但如欲进一步提早小麦的熟期,则要考虑缩短小麦抽穗后的发育进度。开花早则籽粒形成起步早,这对灌浆进度有利。实验资料表明,不同类型品种由于其对温度的反应不同,即使同时抽穗,开花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只有深入探明小麦后期发育的特性及其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才能更有效地在早熟育种中加以应用。梅籍芳通过大量的资料证明,我国长江下游地区,许多小麦地方品种的早熟性特别突出,有的品种早熟性的遗传传递力很强,江东门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品种。这些品种应该是我国小麦早熟育种的重要基础材料。梅籍芳还通过杂交试验得出早熟性在遗传上属于显性或部分显性,除有主效基因外,还受微效基因的控制的结论。所以梅籍芳强调应在分离世代中进行定向选择,“早中选早”。实践证明,这样做对提高小麦早熟性确有明显效果。他的上述观点对小麦早熟育种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1978年,梅籍芳在《中国农业科学》上发表了《小麦早熟育种问题的探讨》一文,对我国小麦早熟研究与早熟育种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了系统的阐述和总结。主要论证了下述五个关系:阶段发育特性与早熟性关系;物候期长短与早熟性的关系;温光生态因素与早熟性的关系;早熟性的遗传分析以及早熟性与丰产性的关系。这篇文章受到作物学界的高度评价。此文的“编者按”指出:“这篇文章之所以值得一读,还由于它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把理论与丰富的育种实践结合起来,育种工作有规律。而阶段发育的理论本身也因而更加充实,更加丰富起来。”其实,此文不但对小麦也对其它作物的熟期研究和早熟性育种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他的这些学术观点在他参加撰写出版的《小麦育种学》中已形成了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籍芳长期主持我国华东地区小麦育种与栽培研究,在组织和推动这一地区小麦科研活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认为,农业科研活动的重点任务,首先是要解决农事活动中的迫切问题,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从50年代到60年代,每年他都要抽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农村田头调查研究,以发现问题。他的足迹遍及苏、皖、鲁三省。在掌握大批农业生产第一手资料后,他又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有的放矢地搞试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然后,再抽出三分之一时间参加各种科研,生产会议或到现场考察。是我国深入农村,联系实际,系统总结群众经验的有影响的农业科学家之一,多次受到各级政府表扬,并获得劳动模范称号。50年代初期,以梅籍芳为首的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淮北工作组赴苏皖、淮北农村驻点,系统调查总结当地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一些科学技术问题,对推动当时小麦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通过这些调查并结合试验研究撰写了11篇论文报告,收入由他主编的《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资料汇编》中。这些论著迄今对指导小麦生产具有参考意义。梅籍芳是小麦专家,但他并不是就小麦论小麦,而是把小麦科研工作放在农业生产的全局中来通盘考虑,使生产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60年代初期,他参加了江苏省农业区划研究工作,并参与主持了包括农作物区划在内的部门区划工作。他还用多年的科研贮备、生产实践知识的积累,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为集体完成区划研究做出了贡献。此项工作起步较早,对开展全国农业区划研究起了促进作用。梅籍芳从事科研工作态度严谨,能辩证地考虑问题。他对作物栽培研究从不孤立地看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是注重处理好“三边”关系,即对作物发育、环境条件、技术措施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正是由于梅籍芳在研究农业科学技术问题上注意采用辩证的分析方法,因而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主流或本质,提出切合实际的技术措施。1954年在安徽宿县调查春霜冻害便是一例。那年4月中旬下霜,小麦茎叶都被晚霜冻黄坏死,灾情严重,人心惶惶,许多干部群众主张耕掉受冻麦苗,种植秋谷。梅籍芳和工作组的同志连日深入田头,检查了大量的田块后发现,同样的春霜冻害,在同一地带不同田块受冻程度并不一样。他们发现麦苗发育进程、地力肥瘦、局部小气候等差别,都是造成冻害程度不同的因素,而这些又都与前期的栽培管理措施有关。只要分蘖没有全部冻死,或基部还有小分蘖成活,其中的潜伏芽仍能成长抽穗。根据这些第一手资料,他提出了有理论依据和说服力的抗灾方案。他认为,麦子即使受了某种程度的冻害,还可以立即分别采取适当的栽培管理和得力的措施,争取一定收成。后来的实践证明,霜冻后及时浇水、追肥和锄地的麦田,都能取得较好收成,个别田块还超过了常年的平均产量。这一补救措施为国家挽回了大量的损失,皖北人民至今对此事仍然记忆犹新,由衷钦佩。梅籍芳关于“三边”关系的观点为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带来很大益处。如1959年春,气象部门发出类似1954年的低温预报后,中共江苏省委召开了全省性的电话会议布置防冻抗灾措施。梅籍芳以顾问身份出席了会议,并提出:江南麦苗长势大,易受冻,但江南气温不会降到致灾低温;徐淮地区气温虽低但麦苗长势小,应不致受灾;江淮之间地区,根据作物发育、环境条件和技术措施三方面综合分析,即便有灾也只会呈斑斑点点型分布,不致于大面积成片成灾。他的结论是:从全省范围看,冻害并不那么严重,但在江淮之间的若干地区则应提高警惕,要果断地采取各类抗冻补救措施。后来发生的情况证明,他的论断是正确的。这样,不仅在生产上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为防霜抗冻积累了宝贵经验,总结出许多规律性的认识。

小麦研究相关问题

  • 小麦研究杂志难不难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研试题链接: _JZwbXOHiuV4toEpVeE4Q 提取码: i1xq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若资源有问题可以追问

    高了高
  • 小麦研究杂志投稿格式

    今古传奇 奇幻

    wmjww
  • 小麦研究杂志好投么

    在选择种子的时候,要选择抗寒性高的种子。抗寒性高的种子,可以保证在当地的秋天长得更好。还要选择有抗病性的种子。也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来进行选择,选择时要保证种子的饱满程度。

    GLJ594742670
  • 小麦研究杂志审稿周期

    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啊。你要写论文吗

    bbswendian
  • 小麦研究杂志投稿费用多少

    这里只看正规期刊,野鸡杂志不算的话,那需要看论文发什么层次的杂志,一般分4个层次:省级普刊,CN/ISSN刊号的 300-800元一个版面,一般2600字符一个版面,5个版面起算;国家级权威期刊,一般800-1500元一个版面;核心期刊,一般5000元起价一个版面;国外核心期刊,不是钱的事  花多少钱都也许搞不定(野鸡杂志除外)

    gdchem
  • 小麦研究杂志版面费

    梅籍芳早年对粟的育种基础研究下过不少功夫,取得一些成果,粟的花很小,人工杂交十分困难,但也有一定的天然杂交率。他曾用了两年时间观察粟的开花习性,掌握其中规律。发现不同粟的品种苗色不同,有红、绿色之分,他利用红苗是显性这一指示性状,把两个不同苗色的品种穗头套在一起使其天然杂交,从而获得5%左右的杂交结实率。此实验为粟的育种研究提供了方便,研究结果曾先后发表在《金大农学院丛刊》和《美国农艺学杂志》上,

    青鸟dream
  • 小麦研究杂志投稿要求

    今古传奇 奇幻

    lioncici
  • 小麦研究杂志怎么投稿

    果树学概论(南方本)农学、林学、食品、农经类专业用_电子书ar 免费下载链接: -Tv7jQ 提取码: vhez聘请正常,将刊登在省级或以上,如四川农业科技,西南农业科学刊物。中国农业核心期刊:集成农业核心期刊中国农业科学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

    六少六六六
  • 小麦研究杂志投稿流程

    工业中:原料用水、产品处理用水、锅炉用水、洗涤用水、冷却用水等等,农业生产上,需要大量的水进行灌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力发电。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水是所有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水占体重的70%;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人每天都离不开水!水上人类的日常生活必备的物质。如炊事、洗涤、沐浴、清洁等等水还可以运送物品,一条条长江大河上,运载着成千上万吨的货物流向四面八方。如

    yangy19827162
会员服务
  • 论文服务

    一站式论文服务,客服一对一跟踪服务。

小麦研究期刊 小麦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