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语学报杂志投稿格式

2条回答

通行Z0

2013年《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新视角——第五届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2012年《名词性短语的类型学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12。2009年《汉语的形式与功能研究》,程工、刘丹青主编,商务印书馆,2009。2008年《语法调查研究手册》,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005年《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明清吴语词典》,石汝杰、宫田一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2003年《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话题与焦点新论》,徐烈炯、刘丹青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998年《话题的结构与功能》,徐烈炯、刘丹青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南京方言音档》,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方言音库》分卷本之一,刘丹青编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徽州方言研究》,平田昌司主编,刘丹青为第三作者。日本东京好文出版,1998。1996年《南京方言词典》,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之一,刘丹青编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995年《汉语语言学》,钱乃荣主编,刘丹青编撰第8章,并任编委。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1994年《语法研究与语法应用》,邵敬敏主编,刘丹青副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1990年《现代汉语》,钱乃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修订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987年《语言学概论》,刘宁生、刘丹青、马景仑合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2013年《汉语方言领属结构的语法库藏类型》,《语言研究集刊》第十辑,上海辞书出版社。《粤语先”、“添”虚实两用的跨域投射解释》,《语言暨语言学》专刊50号,台湾中研院。《汉语特色的量化词库:多/少二分与全/有/无三分》 ,《木村英树教授还历纪念 中国语文化论丛》 ,日本白帝社。《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两大任务:语法库藏与显赫范畴》,《方言》,2013年第3期。《显赫范畴的典型范例:普米语的趋向范畴》,《民族语文》,2013年第3期。《民族语人称代词的语音象似性》(严艳群、刘丹青合作),《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2012年《汉语的若干显赫范畴:语言库藏类型学视角》,《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3期。《原生重叠和次生重叠:重叠式历时来源的多样性》,《方言》,2012年第1期。《高名凯学术精神的恒久价值与现实意义》,《语言学论丛》第45辑,商务印书馆。《实词的叹词化和叹词的去叹词化》,《汉语学习》,2012年第3期。《北京话代词“人”的前附缀化——兼及“人”的附缀化在其他方言中的平行表现》(白鸽、刘丹青、王芳、严艳群合作),《语言科学》,2012年第4期。《汉语差比句和话题结构的同一性:显赫范畴扩张力一例》,《语言研究》,2012年第4期。《漫谈汉语的类型特点(下)》,《语言学研究》第11辑,高等教育出版社。Ideophonic reduplication of content words in Mandarin Chinese: A category shift and its typological In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41-1, 2011年《漫谈汉语的类型特点(上)》,《语言学研究》第10辑,高等教育出版社。《“有”字领有句的语义倾向与信息结构》,《中国语文》,2011年第2期。《叹词的本质——代句词》,《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第2期。《河南光山方言来自“里”的多功能虚词“的”——共时描写与语义演变分析》(王芳、刘丹青合作),《语言研究》,2011年第2期。《汉语史语法类型特点在现代方言中的存废》,《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3期。《语言库藏类型学构想》,《当代语言学》,2011年第4期。2010年《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试论动词型和名词型语言的类型差异》,《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第1期。《重温几个黎氏语法学术语》,《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构式的语义透明度和句法地位——当代流行构式个案二则》,《东方语言学》第7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人称范畴>导读》(刘丹青、强星娜合作),《南开语言学刊》,2009年第1期。Anna Siewierska《人称范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类型学导论——语言的共性和差异>导读》,Lindsay Whaley《类型学导论——语言的共性和差异》,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话题优先的句法后果》,载程工、刘丹青主编《汉语的形式与功能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普通话语法中的东南因子》,《汉藏语学报》第4期,商务印书馆,2009。《实词的拟声化重叠及其相关构式》,《中国语文》,2009年第1期。《汉语指示词语音象似性的跨方言考察(下)》(刘丹青、陈玉洁合作),《当代语言学》,2009年第1期。2008年《汉语指示词语音象似性的跨方言考察(上)》(刘丹青、陈玉洁合作),《当代语言学》,2008年第4期。《汉语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类型属性》,《中国语文》,2008年第1期。《重新分析的无标化解释》,《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1期。《并列结构的句法限制及其初步解释》,《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四)》,商务印书馆,2008。《谓词重叠疑问句的语言共性及其解释》,《语言学论丛》第38辑,商务印书馆,2008。《话题理论与汉语句法研究》,载沈阳、冯胜利主编《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Syntax of space cross Chinese dialects: Conspiring and competing principles and In Dan Xu () Space in Languages of China: Cross-linguistic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 Springer, 2007年《语法学术语的象似性及其利弊》,《燕赵学刊》春之卷(创刊号),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漫谈语法比较的研究框架》,《中国语教育研究》(韩国),2007年第6号。《话题标记走向何处?——兼谈广义历时语法化的三个领域》,载沈家煊、吴福祥、李宗江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三)》,商务印书馆,2007。2006年《名词短语的调查研究框架》,《汉语学习》,2006年第1期。《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三种模式》,《中国方言学报》第1期,商务印书馆,2006。《差比句与等比句——<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节选》,载云贵斌主编《语言学名家讲座》,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焦点(强调成分)的调查研究框架》,《东方语言学》创刊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005年《汉语关系从句标记类型初探》,《中国语文》,2005年第1期。《从所谓“补语”谈古汉语语法学体系的参照系》,《汉语史学报》第五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崇明方言的指示词——繁复的系统及其背后的语言共性》(刘丹青、刘海燕合作),《方言》,2005年第2期。《语法调查和研究中的从属句问题》,《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期。《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的调查研究框架》,《民族语文》,2005年第4期。《句类和疑问句和祈使句——<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节选》,《语言科学》,2005年第5期。《作为典型构式句的非典型“连”字句》,《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4期。《小句内句法结构:<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节选》,《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第3期。《汉语否定词形态句法类型的方言比较》,《中国语学》(日本)252号,2005。2004年《先秦汉语语序特点的类型学观照》,《语言研究》,2004年第1期。《深度和广度:21世纪中国语言学的追求》,载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4。《理论语法与语言教学在何处相会》,载张洪明、谢家浩和唐秀玲 主编《语言理论与语文教学》,香港教育学院出版,2004。《汉语里的一个内容宾语标句词——从“说道”的“道”说起》,《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话题标记从何而来——语法化中的共性与个性》,载石锋、沈钟伟主编《乐在其中——王士元教授七十华诞庆祝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Review ofSinitic Grammar: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erspectiveedited by Hilary C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 32, N1, Identical topics: A more characteristic property of topic prominent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 32, N1, 2003年《苏州方言“勒X”复合词》,《吴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4期。《语法化中的共性与个性,单向性与双向性——以北部吴语的同义多功能虚词“搭”和“帮”为例》,载吴福祥、洪波主编《语法化与汉语研究(一)》,商务印书馆,2003。《差比句的调查框架与研究思路》,载戴庆厦主编《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试谈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框架的现代化》,载戴昭铭主编《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2002年《赋元实词与语法化》,载潘悟云主编《东方语言与文化》,东方出版中心,2002。《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中国语文》,2002年第5期。《汉藏语言的若干语序类型学课题》,《民族语文》,2002年第5期。《汉语中的框式介词》,《当代语言学》,2002年第4期。《上海方言否定词与否定式的文本统计分析》,《语言学论丛》第26辑,商务印书馆,2002。2001年《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的类型学研究》,《中国语文》,2001年第5期。《吴语的句法类型特点》,《方言》,2001年第4期。《试论话题焦点敏感算子“可”》(刘丹青、唐正大合作),《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3期。《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语言研究》,2001年第2期。《方所题元的若干类型学参项》,《中国语文研究》(香港)总9期,2001。《汉语方言语序类型的比较》,《现代中国语研究》(日本)创刊2期,2001。《论元分裂式话题结构》,载范开泰、齐沪扬主编《语言问题再认识——张斌先生从教50周年暨80华诞庆祝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00年《汉语相互性实词的配价及其教学》,载沈阳主编《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2000。《语法研究的对象语言与参照语言》,《语法研究与探索(十)》,商务印书馆,2000。《粤语句法的类型特点》,《亚太语言教育学报》(香港),2000年第2期。The interaction among factors on language and the interaction among approaches on linguistics: Review of Interaction and Variation in the Chinese VO Construction by Her One-Soon,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 28, N1, 1999年《语序共性与歧义结构──汉语歧义的类型学解释》,载石锋、潘悟云主编《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庆祝王士元教授六十五岁华诞》,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1999。《吴江方言的代词系统及内部差异》,载李如龙、张双庆主编《代词》,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1998年《普通话与上海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刘丹青、徐烈炯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1期。《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刘丹青、徐烈炯合作),《中国语文》,1998年第4期。1997年《红楼梦》姨类称谓的语义类型研究》,《中国语文》,1997年第4期。《港式中文词语小札》,《词库建设通讯》(香港),1997年第4期。《虚岁与实岁的优劣与选择》,《中国语文通讯》(香港),1997年第1期。《苏州方言的动词谓语句》,载李如龙、张双庆主编《动词谓语句》,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1996年《词类与词长的相关性──汉语语法的“语音平面”丛论之二》,《南京师大学报》,1996年第2期。《王夫人和薛姨妈谁长谁幼? ──语言和方言的证据》,《中国语文通讯》(香港),1996年第1期。《东南方言的体貌标记》,载张双庆主编《动词的“体”》,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出版,1996。《苏州方言的体范畴系统与半虚化体标记》,载胡明扬主编《汉语方言体貌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995年《语义优先还是语用优先──汉语语法学体系建设断想》,《语文研究》,1995年第2期。《汉语语法单位分级理论的再探讨》,《汉语学习》,1995年第2期。《无锡方言的体助词“着”和“则”(仔)》 ,《中国语言学报》总第6期,商务印书馆。《苏州方言变形形容词研究》(谢自力、刘丹青合作),《中国语言学报》总第5期,商务印书馆。《“当代吴语研究”述评》(石汝杰、刘丹青合作),《语言研究》,1995年第1期。《1992年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综述》 ,《中国语言学年鉴(1993)》,语文出版社。《创新、突破、飞跃与缺憾──评于黄本<语言学概论>》 ,《汉语学习》,1995年第6期。1994年《试论汉语语法的宏观研究》,载邵敬敏主编《九十年代的语法思考》,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亲属称谓在非亲属交际中的运用》(潘文、刘丹青合作),《南京师大学报》,1994年第2期。《“唯补词”初探》,《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南京青年流行语》(刘丹青、黄粤宁合作),《南北城市青年流行语》,华夏出版社,1994。1993年《<南京方言词典>引论》,《方言》,1993年第2期。《汉语形态的节律制约──汉语语法的“语音平面”丛论之一》,《南京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科学精神: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紧迫课题》,《江苏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他、她、它”三分法的弊端、根源与对策》,《语文建设》,1993年第4期。《专名翻译规范化的两大课题──统一与保真度》(刘丹青、石汝杰合作),《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第4期。《汉语称谓中的长幼伦理文化》,《语文月刊》,1993年第2期。《汉语称谓中的男女伦理文化》,《语文月刊》,1993年第4期。1992年《吴江方言g声母字研究》 ,《语言研究》,1992年第2期。《“到”的连词用法及其语义》,《汉语学习》,1992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3年第2期。《<南京方言词典>引论》 ,《方言》,1992年第2期。《数字的数学意义与文化意义(四)》,《学语文》,1992年第2期。《数字的数学意义与文化意义(三)》,《学语文》,1992年第1期。《文化语言学的新收获──读史有为<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语文研究》,1992年第1期。1991年《从“娶”与“嫁”的语法对立看汉民族对婚姻的集体无意识》,《文化的语言视界──中国文化语言学论集》,上海三联书店,1991。《从状态词看东方式思维》,《东方文化》第1辑,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农业文化的语言映证》,《中文自学指导》,1991年第6期。《数字的数学意义与文化意义(二)》,《学语文》,1991年第6期。《试论“可数文化”与“不可数文化”——“文化”概念与文化学科研究对象新探》,《东南文化》,1991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同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2年3期摘录。《数字的数学意义与文化意义(一)》,《学语文》,1991年第4期。《从汉语特有词类问题看语法的宏观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苏州方言的发问词与“可VP”句式》,《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文化研究中的“语言导入”》,《东南文化》,1991年第1期。1990年《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数量和序列》,《南京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0年第5期。1989年《论“有的”及其语用功能》(刘丹青、段业辉合作),《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苏州方言里的语缀(二)》(谢自力、刘丹青、石汝杰、汪平、张家茂合作),《方言》,1988年第3期。《苏州方言里的语缀(一)》(谢自力、刘丹青、石汝杰、汪平、张家茂合作),《方言》,1988年第2期。1988年《汉藏语系重叠形式的分析模式》,《语言研究》,1998年第1期。1987年《汉语宏观研究的五大课题》,《汉语学习》,1987年第3期。《形名同现及形容词的“向”》,《南京师大学报》,1987年第3期。《汉语量词的宏观分析》,《汉语学习》,1987年第4期。《当代汉语词典的词与非词问题》,《辞书研究》,1987年第5期。1986年《运用方言研究语言学的其他学科》,《语文导报》,1986年第12期。《“面粉”纵横谈》,《汉语学习》,1986年第5期。《苏州方言定中关系的表示方式》,《苏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语言研究》,1986年第1期。《汉语相向动词初探》,《语言研究集刊》第一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名词短语的构成和分类》,载张拱贵主编《中学教学语法体系阐要》,语文出版社,1986。《几类比较特殊的短语》,载张拱贵主编《中学教学语法体系阐要》,语文出版社,1986。《句型分析及主谓句的类型》,载张拱贵主编《中学教学语法体系阐要》,语文出版社,1986。1985年《试论两类“同位语”的区别》,《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1期。《苏州方言量词的定指用法及其变调》(石汝杰、刘丹青合作),《语言研究》,1985年第1期。《三大类实词句法功能的统计分析》(莫彭龄、单青(刘丹青)合作),《南京师大学报》,1985年第3期。《“白”到底代表几个语素?》,《中国语文通讯》,1985年第2期。1984年《小议指人名词用“什么”提问的现象》,《汉语学习》,1984年第1期。《论“新著国语文法”对汉语语法理论的贡献》(张拱贵、刘宁生、刘丹青合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6期。1983年《三种补语,三种否定》,《语文月刊》1983年9期。另收入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亲属关系名词的综合研究》,《语文研究》,1983年第4期。《吴江方言声调的初步调查》(张拱贵、刘丹青合作),《南京师院学报》,1983年第4期。《试论吴语语法的研究及其意义》,《江苏省语言学会1982年会论文选》,江苏省语言学会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出版1983。1982年《对称格式的语法作用及表达功能》,《语文知识从刊》第三辑,北京市语言学会编,地震出版社,1982。

叶上初阳哟

专著(1) 黄成龙 2006[2007]《蒲溪羌语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书评:向柏霖[法国] 评《蒲溪羌语研究》,《语言学论丛》,2010年第4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 LaPolla, Randy J with Huang C A Grammar of Qiang with annotated texts and Germany: Mouton de Gruyter Press(2003年由德国Mouton de Gruyter出版社出版)。书评:Thurgood, G Review of A Grammar of Qiang, with annotated texts andglossary by Randy J LaPolla with Chenglong H Linguistics of the Tibeto- Burman A1: 107-Vajda, Edward J Review of A Grammar of Qiang with Annotated Texts andGlossary, by Randy J LaPolla with Chenglong H linguistlist-org-issues-16-(3) 孙宏开 黄成龙 周毛草 《柔若语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书评:HANDEL, ZEV Review of Rouruoyu yanjiu [A study of Rouruo] by Sun Hongkai,Huang Chenglong, and Zhou M Linguistics of the Tibeto-Burman Area 1: 147-(4) 黄成龙 《羌语荣红话音档》,《中国少数民族语言音档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语言室。编著(1) 张曦主编,黄成龙、蓝广胜副主编 《持颠扶危:羌族文化灾后重建省思》。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书评:王明珂[中国台湾] 羌族文化重建之道 《21世纪经济报道文化经典》,2010年5月12 日。张黎 灾难后的再生 《中国民族报》,2010年7月16日。(2) 张曦 黄成龙 《中国羌族》。 银川: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博士论文Huang C A Reference Grammar of the Puxi Variety of Qiang,PhD dissertation, Hong Ko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4年9月香港城市大学博士论文)。论文黄成龙 藏缅语存在类动词的概念结构 《民族语文》,2013年第2期。黄成龙 白语名词范畴化—语义与认知探讨,《白语研究论文集》,王锋、王双成主编,上海中西书 局,2013年, 约5万字。黄成龙 普米语研究综述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1期。黄成龙 羌语、普米语、史兴语、崩尼-博嘎尔语、白马和柔若语6种语言文字研究史,《中国民族语言 文字研究史论》(南方卷,上册),朝克、李云兵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约4万字。黄成龙 羌语、普米语、史兴语、崩尼-博嘎尔语、白马和柔若语6种语言文字研究论著索引,《中国民 族语言文字研究史论》(索引卷),朝克、李云兵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约2万字。黄成龙数字多媒体记录汶川县羌语资料库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羌文化传承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 会文集》,唐远益、陈兴龙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年,约1万字。黄成龙 白马语研究综述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4期。黄成龙、李云兵、王锋 纪录语言学--一门新兴学科,《语言科学》,2011年第3期黄成龙 羌族的酿酒工艺及其酒文化,《科学中国人》,2011年第10期。黄成龙 羌语的施事者及其相关标记,《语言暨语言学》(收录SSCI、A & HCI、LLBA、MLA期刊),2010年第2期,页249-295。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黄成龙 羌语的非施事者及其相关标记,《语言学论丛》,2010年第41辑。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张麟声 黄成龙 日本语の「も」と羌语の「lə」についての覚书 大阪府立大学人文学会『人文学论集』第28集,页151-159.黄成龙 羌语方言土语及其活力,《持颠扶危:羌族文化灾后重建省思》,张曦主编,页177-197。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黄成龙 羌语研究回顾与展望,《持颠扶危:羌族文化灾后重建省思》,张曦主编,页198-214。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黄成龙 徐世梁 羌族语言和非物质文化灾后重建需求调查,《持颠扶危:羌族文化灾后重建省思》,张曦主编,页96-109。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孙宏开 周发成 黄成龙 关于在“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内加强羌族语言文化保护的意见,《持颠扶危:羌族文化灾后重建省思》,张曦主编,页141-144。。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Huang C Shared Morphology in Qiang and Tibetan, Senri Ethnological Studies,V 75。大阪: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黄成龙 羌语的话题标记,《语言科学》,2008年第6期,页599-614。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黄成龙 羌语子句的关系化手段,《民族语文》,2008年第4期,页19-31。Huang C Relativization in Qiang,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V 4: 735-768。台北:中央研究语言学研究所。黄成龙 王术德 蒲溪羌语的话题-评述结构,《语言暨语言学》,2007年(第8卷)第2期,页519-551。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黄成龙 余文生 羌语关系子句的类型,《汉藏语学报》,2007年(创刊号)第1期,页143-161。Evans, Jonathan P and Huang C Vowel Harmony in Ronghong Qiang: Bottom up!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CRLAO),Vol 2 (2007): 147-186。LaPolla, Randy J and Huang C The Copula and Existential Verbs in Qiang, 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国语言学集刊》V 2, N 1: 233-248。香港: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黄成龙 羌语的名量词,《民族语文》2005年第5期,页16-27。黄成龙 语法描写框架及术语的标记,《民族语文》2005年第3期,页23-33。Huang C Aktionsart and Aspects in Qiang,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Courses on Role and Reference Grammar,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编,2005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LaPolla, Randy J and Huang C Adjectives in Q Adjective Classes: A cross-linguistic typology, by R M W Dixon and Alexandra Y Aikhenvald, 306-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黄成龙 羌语名词短语的词序,《民族语文》,2003年第2期,页26-34。黄成龙 羌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语言报告中国部分》,2000,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黄成龙 羌语的存在动词,《民族语文》,2000年第4期,页13-22。黄成龙 羌语的音节弱化现象,《民族语文》,1998年第3期,页59-67。黄成龙 羌语动词的前缀,《民族语文》,1997年第2期,页68-77。黄成龙 羌语音档,《中国少数民族语言音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黄成龙 羌语音位系统分析刍议,《民族语文》,1995年第1期,页48-51。黄成龙 羌语形容词研究,《语言研究》,1994年第2期,页181-189。黄成龙 羌语复辅音的演变,《羌族研究》,1992年第2辑,成都,四川。黄布凡 余小平 黄成龙 羌族的姓名,《中国人的姓名》,张联芳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汉藏语学报相关问题

  • 汉藏语学报杂志怎么投稿

    要尊重少数民族,就得加上该民族的语言文字。

    wang147
  • 汉藏语学报杂志投稿流程

    戴庆厦,汉族,1935年6月生,福建省仙游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部级)系统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中央民族大学汉藏语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基地主任、首席科学家 。《汉藏语学报》主编 ,现任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院长 。

    淡淡smile
  • 汉藏语学报杂志投稿格式

    2013年《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新视角——第五届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2012年《名词性短语的类型学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12。2009年《汉语的形式与功能研究》,程工、刘丹青主编,商务印书馆,2009。2008年《语法调查研究手册》,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005年《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明清吴

    橙堆s6
  • 汉藏语学报杂志难不难

    2013年《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新视角——第五届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2012年《名词性短语的类型学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12。2009年《汉语的形式与功能研究》,程工、刘丹青主编,商务印书馆,2009。2008年《语法调查研究手册》,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005年《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明清吴

    星际遨游
  • 汉藏语学报杂志审稿周期

    要尊重少数民族,就得加上该民族的语言文字。

    muzhiyinfu
  • 汉藏语学报杂志好投么

    手机用户
  • 汉藏语学报杂志版面费

    戴庆厦,汉族,1935年6月生,福建省仙游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部级)系统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中央民族大学汉藏语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基地主任、首席科学家 。《汉藏语学报》主编 ,现任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院长 。

    pzhx_x
  • 汉藏语学报杂志投稿要求

    要尊重少数民族,就得加上该民族的语言文字。

    gbrtux505
  • 汉藏语学报杂志投稿费用多少

    戴庆厦,汉族,1935年6月生,福建省仙游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部级)系统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中央民族大学汉藏语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基地主任、首席科学家 。《汉藏语学报》主编 ,现任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院长 。

    少年要努力
会员服务
  • 论文服务

    一站式论文服务,客服一对一跟踪服务。

汉藏语学报期刊 汉藏语学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