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学论丛杂志投稿流程

2条回答

annie296

朋友,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蒙奇D龙132

《苦旅何以得纾解——高考改革困境与突破》(郑若玲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刘海峰等著,51万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郑若玲为副主编并撰写11万字。《科举学的形成与发展》(刘海峰主编,郑若玲副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科举、高考与社会之关系研究》(独著)36万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考试发展史》(与刘海峰、田建荣、张亚群合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参写12万字。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比较研究》(刘海峰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参写10万字。《自学考试学分制研究》(康乃美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参写6万字。 1995年—2000年目前我国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材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九江师专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1期。 地区师专社会评估若干问题的思考,西北高等教育,1995年第3期。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措施之一----改革命题形式,中外教育,1995年第3期。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考试方法及对我国的启示,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4期。 试论自然科学方法向社会科学研究的渗透,社会科学(上海),1995年第6期;社会科学总论(人大复印资料)1995年第3期和自然辩证法(人大复印资料)1995年第8期转载。黎巴嫩高等教育(译),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5年第3期。 实行绩点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教育评论,1996年第1期。对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几点思考,江西高教研究,1996年第1期。关于高教自学考试学分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福建自学考试,1997年第1期。 高教自学考试学分制与普通高校学分制的异同,第五届教育考试科研讨论会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自学考试实行学分制的背景与问题,高教自学考试,1997年第7期。两岸大学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教育评论,1998年第1期。中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2期。 独具特色的美国高等教育,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8年第4期。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书评),教育史研究,1998年第4期。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及厦门大学高教所建立20周年纪念会综述,教育评论,1998年第5期。高教自考与普通高校的学分制比较,自考世界,1999年第2期。 科举启示录----考试与教育的关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1999年第9期转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走向后大众化(译),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年第2期。 自学考试与普通高校学业考试的比较,自考·职教·成教,1999年第5期。学分制的本质与模式,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1期转载。自学考试:高等教育走向大众的重要途径,中国教育报,1999年6月23日(与刘海峰合作,本人为第二作者)。自学考试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与刘海峰合作,本人为第二作者)。 自学考试中的教考分离问题,浙江自学考试,2000年第1期。自学考试与终身教育,自考·职教·成教,2000年第9、10期合刊。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研究,厦门大学学报(教学研究专刊),2000年。 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观照,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2期转载。高考竞争与科目改革,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文理皆同,各有侧重,光明日报,2000年11月29日。科举与自考:历史与现实的观照,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论自学考试的长远生命力,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年第5期。 2001年—2005年科举与自考:从比较到借鉴,青岛化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成人教育学刊(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12期转载。 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12期。高考改革应循序渐进,粤海风,2001年第6期;湖北招生考试,2002年6月号。 理论来源并服务于实践--回眸20世纪的世界高等教育,煤炭高等教育,2002年第2期;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5期转载。试析高考指挥棒作用,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2期;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4期转载。坚持考试 改革考试--潘懋元教授访谈录,湖北招生考试,2002年第2期。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法规建设述评--兼谈考试立法的必要性,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第2期转载。高考指挥棒的双向作用,粤海风,2002年第5期;中小学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第2期转载。保送生制度:异化与革新,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6期;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8期转载。新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成就--历史与国际的视角,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高考改革: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厦门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杨旭东为第二作者);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第5期转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侧重分析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互动,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第2期。小论教师个体的教育学,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第3期(与杨旭东合作,本人为第二作者)。 高考改革的理想与现实,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期;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7期转载台湾地区的高考制度改革,新闻周刊,2004年第23期。考试:发展英语教育必须的“罪恶”,考试研究,2004年第3辑(姜传松为第二作者)高考改革与公平,湖北招生考试,2004年10月号;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12期转载。“名学交易”:另一种学术腐败,厦门日报,2004年11月3日。 论高考的教育功能,教育导刊,2005年第1期;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3期转载;收入2005年第9期新华文摘 ,篇目辑览。废科举的教育影响,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第2期;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5期转载 科举考试的功能与科举社会的形成,厦门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1期论点摘编高考改革必须凸现公平,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7期全文转载;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7期全文转载。自主招生如何不拘一格降人才(访谈),光明日报,2005年6月22日。科举的“数量之累”,湖北招生考试,2005年8月号。 2006年—2010年考试经济与社会发展——以科举、高考为例,湖北招生考试,2006年4月号;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 考试与平等——基于罗尔斯正义论的分析, 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收入2007年第3期新华文摘,篇目辑览。高考录取制度与社会公平关系的研究(咨询报告,李立峰为第二作者),教育部学生司采纳,2007年1月15日。 “举国大考”何去何从,招生考试研究,2007年第1期;人大复印《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累人”的科举》,载刘海峰主编:《科举制的终结与科举学的兴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前科举时期考试的演进与贡献,《教育与考试》2007年2月。 高考对社会流动的影响——以厦门大学为个案,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第6期转载《美国大学招考制度的启示》,《光明日报》2007年5月9日。 《我们能从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借鉴什么》,《东南学术》2007年第3期。 《高考的社会功能》,《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第3期。《多元招生考核体系是否可行》,《湖北招生考试》2007年4月号。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时机尚不成熟(第二作者),《软件工程师》2007年第7期。《“举国大考”的合理性》,《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科举对清代社会流动的影响——基于清代朱卷作者之家世分析,《厦门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高考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关系新论,《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7、8期合刊(A),《中小学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11期全文转载; 理性分析 快速选择(第二作者),《软件工程师》2007年第9期。公平——考试变革的主旋律,《江苏高教》2007年第5期。《公平:考试的永恒诉求》(樊本富为第二作者),《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中小学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第11期全文转载。以平常心看待“高考状元女多于男”,《科学时报》2007年11月16日(A4)。宾州之行,《厦门大学报》2007年11月5日。Chines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Review of discussions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reforms,《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V3, N1, 2008年 大学管理的“幼稚病”,《软件工程师》2008年第1期。科举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考试社会的域外视角,《考试研究》2008年第1期。 试析独立学院的创业教育,《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第4期(陈为峰为第二作者)。高考改革的科举史观照,《科举学论丛》2007年第2辑。高考改革:守望理想,更应立足现实,《科学时报》2008年4月23日。 “考试社会”解析,《中国考试》2008年5月。法国高校招考制度及其启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年3月。废科举的政治影响与启思,《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3月。 “自学考试”与“业余学习”——浅议自学考试制度职能之变迁(陈为峰,郑若玲),《教育与考试》2008年2月。如何提高教学评估的效度与信度(郑若玲,陈为峰),《学习月刊》2008年6月。高等教育效益最大化:“各安其位,各谋其道” (郑若玲,陈为峰),《社会科学报》2008年7月25日。高考的存在价值与改革走向,《粤海风》2008年4月。 破格特招将方舟合理吗,《解放日报》2008年8月25日。现实之需:高考的存在与改革,《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8月。 追求公平:美国高校招生政策的争议与改革,《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3-14期。中国传统文化: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郑若玲 陈为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8年9月。选科制理念与大学生管理,《教育与考试》,2008年4月。 机会公平:美国高等学校招生改革焦点,《中国教育报》,2008年10月29日。自考是农村学生获得高等教育最主要的机会(访谈,记者邹雅婷),《中国青年报》,2008年11月13日。考研冲刺阶段如何复习更见效(郑若玲 陈为峰),《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26日。考研,要用发展的眼光选择专业(郑若玲,陈为峰),《中国教育报》,2008年12月17日。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郑若玲,陈为峰),《福建教育》2009年1月。 以平常心看待女生高分者,《中国教育报》,2009年2月18日。 高考“替人受过”:现象及其本质,《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2月。浅议高考改革新方案的综合素质评价(郑若玲,陈为峰),《湖北招生考试》2002009年4月。Chines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Problem and Reform,《Social Sciences》(Socialinial Mokslai),2008年4月。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选拔需循序渐进(访谈,记者宋晓梦),《光明日报》,2009年5月19日。高考高分成绩与试题答案无关(访谈,记者梁冰),《北方周末》,2009年6月4日。 选择海外留学要慎重(访谈,记者宋晓梦),《光明日报》,2009年6月18日。综合素质评价到底应该怎么评,《中国教育报》,2009年9月16日。 理性反思“史上最牛高三班”,《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18日。校长推荐在美国也不是主流,《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19日。大学自主招生之忧思,《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2月12日。 大规模考试录取公平诉求的历史考察与启思,《教育与考试》2009年6月。自主招生会取代高考吗,《解放日报》,2010年2月21日。自主招生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时报》,2010年3月4日。要防止自主招生变成另一种应试,《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24日。社会维权系统分担高校招生公平责任:美国的启示(郑若玲、陈为峰),《教育发展研究》5。自主招生改革不能忽视公平,解放日报,2010年5月17日第14版。高考公平的忧思与求索,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8期转摘;《中小学教育》(人大复印)2010年第10期全文转载。 自学考试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平台,教育与考试,2010年2月。 高考录取公平: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考试研究(郑若玲、陈为峰),2010年3月。 自主招生改革何去何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4月;《新华文摘》2010年第2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5期学术卡片。警惕自主招生逐渐偏离改革初衷,中国教育报,2010年8月25日。高考改革应首重公平,厦门大学报,2010年9月19日。重新审视城市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中国教育报,2010年10月13日。 科举至公之道及其现实启思,厦门大学学报,2010年5月;《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美国名校本科招生方式及其启示(郑若玲、陈为峰),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10月。《清代朱卷集成》的社会学研究价值——以社会流动的考察为例,科举学论丛,2010年2月。社会转型拷问高教公平,厦门日报,2010年9月28日,圆桌嘉宾。 O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Analysis of Its Social Foundations, Functions,and Influences,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2010年4月。高校“结盟”:减负还是掐尖?光明日报(专访,记者丰捷),2010年11月29日,第5版。自主招生公平问题探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年6月。2011年—2012年守护公平:高考改革的永恒依归,教育测量与评价,2011年1月。 “减负”应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光明日报,2011年1月31日,第16版。博导招生话语权亟待扩大,中国教育报,2011年3月16日,第8版。高考改革首重公平,科学时报,2011年3月23日,第1版。危机化契机 高等教育的出路——对话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郑若玲(专访),光明日报,2011年6月21日; 自主招生联考:是耶?非耶?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3月;对南科大改革应持平常心,科学时报,2011年6月24日;自主招生联考是是非非,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23日; 多管齐下治理高校生源竞争“混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9月29日;“云海工程”:从单一考试向多元评价转变(郑若玲,万圆),中国教育报,2011年8月24日;恶性竞争:招生失序的危险信号,中国教育报,2011年8月31日; 新时期海峡两岸高校开放招生问题探讨(郑若玲,王晓勇),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9月;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建议(郑若玲,王晓勇),集美大学学报,2011年4月; 民国高校学业竞试的实施及启示(郑若玲,吕建强),教育与考试,2011年6月;学业水平考试:从考试到评价的新起点,中国教育报,2012年1月11日;创特色明定位选拔多样化人才(郑若玲 朱贺玲),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10日。

科举学论丛相关问题

  • 科举学论丛杂志投稿格式

    经过多平台查询,显示结果是的。华盛论文新闻出版总署维普知网

    115066979
  • 科举学论丛杂志投稿费用多少

    按理说是可以的,可以将你的稿件发往这个邮箱就可以啦。如果你的稿件符合要求并被采用了,《含弘论丛》编辑社的编辑们会第一时间与你联系的。对了你的稿件一定要留下的你的联系方式哦O(∩_∩)O~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Judy_LIU
  • 科举学论丛杂志投稿要求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

    一品哥哥
  • 科举学论丛杂志投稿流程

    朋友,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

    zhenghua
  • 科举学论丛杂志怎么投稿

    能查到这个期刊的信息,包括主管、主办、国内号、国际号、周期等。也有以往刊期的收录情况。所以是正规、可查的。

    大地和兔子
  • 科举学论丛杂志版面费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丛书名: 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 ,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

    屋顶睡大觉
  • 科举学论丛杂志好投么

    比较有名的有青年文摘、读者、意林、十月、格言等,每个杂志风格都不太一样,比如读者就是比较杂的,散文、科技、笑话各种类型都有,青年文摘就是散文故事比较多,你可以比较一下再决定投哪个杂志。

    小超人_ad
  • 科举学论丛杂志难不难

    数理答疑团为您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八股文在培养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八股取士的过程中,豪门子弟与平民百姓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仅为封建统治阶层补充了新鲜血液,而且使更多的贫寒学子对前途充满了憧憬,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的风气。“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固然有其偏颇的一面,但它将读书置于尊崇的地位,对社会的主要导向应该是积极和正面的,由此形成的全社会重视

    jako123
  • 科举学论丛杂志审稿周期

    1.《中越边境贸易研究》(专著,第二作者),民族出版社06年7月第1版;2.《越南语言文化探究》,专著第二,民族出版社,08年7月;3.《继往开来的越共“十大”》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06年第3期;4.《越南的民间信仰》载《东南亚纵横》05年第6期;5.《略述越南钱币》载《广西金融研究》05年增刊二;6.《广西越南语专业发展之现状分析》载《东南亚纵横》05年第11期;7.《关于中越关系及南宁

    徐林清
会员服务
  • 论文服务

    一站式论文服务,客服一对一跟踪服务。

科举学论丛期刊 科举学论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