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楚辞学杂志难不难

5条回答

追梦人的生活

现代诗:写法自由,更适合抒发现代人的情感  古 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古  诗词中蕴藏着大量的物理知识,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有机的插入古诗词有时会  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形式是自由的  内涵是开放的  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古诗包括古体诗、近体诗和宋词元曲,现代诗则主要指五四运动以后产生的新诗古诗和现代诗的时间划分以五四运动为界  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首先表现在语言上古诗是用文言文写成的,而现代诗则是用白话文写成的  而两者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字数的齐整和平仄押韵从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古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和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这让各种形式的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致从总体上来说,各种形式的古体诗体现了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与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氛围  至于现代诗,它的妙处主要体现在意象的新奇上,并且更符合大部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容易创造一种气氛另外,我国的现代诗起源于“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前后,跟随白话文一同成长起来现代诗打破格律限制之后的自由形式始终是它创作的基础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来避律

猪扒草

非常重要又简单:你跨出学门,有关于工作或前程理想的内容就该着重深造,爱好是日常填充料。单单历史 古代文学要立足于社会,应向专业教授级以上请教。

woshilijun

先读《史记》交好 一定要对比的看结合当时背景因为有的史书是有冲突的 也要根据著者来看书

kl271337828

古体诗,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张籍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来避律。 而近体诗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前为止,将近100年左右的诗歌。它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即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歌,也是从传统的古典诗歌到现代意义的新诗的过渡,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这一时期,诗歌相当繁荣,作家和作品数量众多。陈衍《近代诗钞》仅就见闻所及,采录咸丰以来诗人360余人。孙殿起《贩书偶记》及其《续编》著录道光以来刊刻的别集不下1500余种,其中不少是诗集或诗文合集。 由于近代中国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发生了巨变,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产生了新的阶级成分、社会思潮和社会矛盾,因此,近代诗也开始冲破清代传统诗歌的樊篱,出现新潮流。近代进步诗人往往是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他们以诗歌为武器,紧密围绕近代各个时期的重大斗争,深刻地反映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内容。 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里,近代启蒙思想家龚自珍以其特有的敏感和蹊径独辟的诗歌,揭示清王朝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危机,呼号变革,期望能对腐朽现实实行“劲改革”的人才的兴起,揭开了近代进步诗歌潮流的序幕,也为近代诗歌与现实政治密切结合奠定了基础。接着,魏源、林则徐、张维屏、张际亮、朱琦、贝青乔、金和等一批经历了鸦片战争的诗人,怀抱爱国深忧和民族义愤,突出地反映了鸦片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他们的诗歌抨击侵略者,痛斥投降派,讴歌抗敌英烈,为中华民族反帝斗争留下了光辉形象和历史画卷。稍后,太平天国人民革命政权提出“弃伪从真”的反封建的文化纲领,革命领袖们的诗歌,以抒写吊民伐罪的理想、改天换地的气魄、百折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传达出广大人民的心声。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随着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开展起改良主义政治运动,近代诗歌也被推进到一个新阶段。黄遵宪努力创作“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新派诗”,梁启超响亮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推誉黄遵宪为“诗界革命”的旗帜。黄遵宪的诗,“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具体、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从咸丰以来到“庚子事变”前后的历史面貌,贯串着救亡图存、变法趋新和对卖国投降与顽固守旧势力所进行的斗争,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的时代精神。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林纾、蒋智由、丘逢甲等,也都各有所侧重,以不同风格的诗歌,表现了呼号变法图强的共同主题和追求进步救国的志士激情。 1900年“庚子事变”之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开始在诗坛上崭露头角,以诗歌为革命号角,将近代诗歌进一步推向新领域。秋瑾的诗激昂慷慨,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富有巾帼英雄的气概。稍后,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在辛亥革命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社员发展至200余人,辛亥革命后,更剧增至1000多人,聚集了一大批倾向革命的文化人。其代表诗人柳亚子的诗是民主革命斗争的回响,他伴随革命历程,围绕主要矛盾和重大事件,抒发壮怀与激情,充满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南社其他重要诗人陈去病、高旭、周实、宁调元、马君武、苏曼殊等也都表现了反帝反封建反清革命的思想和对自由、民主、国家富强的理想的热烈追求。 近代是西学东渐、资本主义文明传入时期。先进科学技术创造出的奇迹般的新事物以及与封建思想体系截然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学说,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梁启超即曾表示:“将竭力输入欧洲之精神、思想,以供来者之诗料。”(《夏威夷游记》)歌咏新事物、新学理,成为近代诗歌又一崭新的内容。黄遵宪的《今别离》,抒写在有了轮船、火车、电报、照相以及已知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条件下,别离的新滋味;《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杂取佛理和植物学、化学、生理学等新学理以入艺术构思,都是前人所没有的。同时,随着近代与外国的交往,一些诗人得以涉足国外,亲自接触资本主义新世界,他们“足遍五洲多异想”,“吟到中华以外天”,将诗笔展拓到海外。在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马君武、苏曼殊等人的诗作中,可以看到日本的樱花、伦敦的大雾、巴黎的铁塔、锡兰岛的卧佛等各国奇异的风光,也可以看到日本的明治维新、美国的总统大选、英国的日渐衰朽的资产阶级社会等政治状况。所有这些都大大开拓了近代诗歌表现的领域,所以康有为说:“新世瑰奇异境生,更搜欧亚造新声”,“意境几于无李杜,目中何处着元明”。 近代进步诗歌虽然基本上还是采取古典诗歌旧体,但是随着表现领域的扩大和内容的更新,形式上也不能不显示出一定的变化。长篇诗歌增多,如朱琦的《感事》、姚燮的《双鸩篇》、黄遵宪的《锡兰岛卧佛》等,黄诗被梁启超誉为“空前之奇构”,中国“有诗以来所未有”。出现大规模组诗,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315首,反映了诗人一生主要经历、遭遇和思想;贝青乔《咄咄吟》120首,系统地反映了浙东抗英军事的内幕。此外,龚自珍、梁启超的一些诗明显地突破了旧的格调声律的束缚,同时还出现了诗歌通俗化的趋势。黄遵宪早期即提出“我手写我口”,主张以“流俗语”入诗。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适应通俗宣传的需要,兴起一个歌词创作运动,其形式逐渐向白话诗靠近,梁启超称赞黄遵宪的《军歌》,以为“诗界革命之能事至斯而极”。他还推崇《江苏》杂志上发表的歌词为“中国文学复兴之先河”,表现了诗歌形式变革的强有力的趋向。 政治性强,斗争性强,题材新,思想新,形式逐渐发生变化,为向新诗过渡准备条件,是近代进步诗歌潮流的主要特点,代表了近代诗歌的主要成就。近代进步诗人各有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又由于近代政治风云变化急遽,在一个时期表现为进步的诗人,至下一时期则趋于保守,但他们都在一定时期内唱出过无愧于时代的歌声。 与近代进步诗歌潮流并行,传统诗坛上各种保守倾向的诗派仍在发展,并且拥有相当广泛的影响。鸦片战争前后,有宋诗派的崛起。程恩泽是这个诗派的先驱,重要作家有祁□藻、 何绍基、 郑珍、莫友芝、曾国藩等。他们的学诗趋向由前此的宗尚盛唐转而为宗宋。但所谓宗宋,也不仅仅限于宋人,还包括唐人而开启宋人诗风者,大体在唐之杜甫、韩愈和宋之苏轼、黄庭坚之间。这个诗派的兴起,与乾嘉以来汉学考据学风的盛行密切相关,主要作家都是有汉学根柢或糅合汉学与宋学的,基本创作倾向是“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宋诗派学古并不主张机械地拟古,他们也吸收了宋人学唐而“力破余地”的艺术创造精神,追求诗歌的独创性。成就较为突出的郑珍以刻炼之笔出以平易面目,确有独自风格。不过由于他们缺乏新思想,又或为达官贵人,或为贫寒学者,生活面狭窄,尽管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曾在他们的诗歌中激起一点回响,但总体说来,诗歌的现实内容是较为贫乏的。 宋诗派至光绪年间衍为“同光体”。主要作家有陈三立、沈曾植、 陈衍、郑孝胥、 范当世等。他们“不墨守盛唐”,学诗趋向是宋诗派的继承与发展。同光体诗人正当洋务运动与改良主义运动代兴时期,他们一般倾向于办洋务,所以能同情改良派某些不涉及改变政体的变法维新活动。其中成就较高的陈三立曾于戊戌变法前夕在湖南协助推行新政,也写下一些伤时感事的作品。但是同光体诗人更多是注重艺术趣味,或者生涩奥衍,或者清苍幽峭,喜欢咀嚼一种枯瘠瘦硬、拗涩曲折的清味。大量诗作缺乏时代的内容与气息。辛亥革命后,同光体诗人大都以遗老自居,诗也充满遗老情调,与革命派的南社诗歌形成显明的对抗。 除宋诗派与同光体这一主要流派之外,还有以王□运为代表的汉魏六朝诗派,他们刻意拟古,使句法、腔调、风格都神似汉魏六朝,成为假古董。又有以樊增祥、易顺鼎为代表的晚唐诗派,学诗主要倾向于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韩□,兼及中唐的元稹、白居易等人的风华绮靡的歌行。诗风绮艳,着意讲求对仗的工巧,隶事的精切,用词的鲜新。这些诗派都延续至辛亥革命以后,虽然都遭到民主革命派诗人的批判,但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才受到有力的扫荡。

书书加油加油

(一)文史哲类(34人)27、冯友兰:著名哲学家、文史学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在预校和中州大学执教六年,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16篇,为中州大学文科各系的建设作出很大贡献。1944年,到荆紫关河南大学流亡办学地为学生作报告半月之久。28、董作宾:著名甲骨文家、史学家。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语言学研究生专业,历任中州大学文科讲师、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教授,为河大考古专业的发展贡献很大。1928年起相继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院士、副院长。著有《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字乙编》、《殷历谱》等书,发表甲骨文学术论文一百余篇。29、白寿彝:著名史学家。1929届河南中山大学文科毕业生,历任南京中央大学、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9~1998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兼任河南大学北京校友会名誉会长。著有《中国通史纲要》、《史学概论》、《新编中国通史》、《史学新论》、《中国史学史》等。30、徐旭生:著名哲学家、史学家。1919年巴黎大学研究生毕业,担任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法语、哲学史教授。1921年赴京,历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31、蒙文通:著名史学家。1930~1935年执教河南大学文学院,任中国古代史教授。40年代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后长期任教于四川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32、石璋如:著名甲骨文学家、史学家。1932届河南大学文学院毕业生。1935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评议研究生毕业,留院从事甲骨文研究,历任研究员、院士。后旅居台湾,著有《殷墟建筑遗存》、《殷墟墓葬》、《考古年表》、《中国的远古文化》等书。在台湾发表《河南大学与考古事业》(1976年)、《照林(尹达)与侯家庄1001大墓》(1995年)。33、尹达:著名甲骨文学家、史学家。本名刘耀,与石璋如徐敬参一起参加殷墟发掘。1932届河南大学文学院毕业生,1935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学研究生毕业,历任延安中共中央出版科科长、北方大学教授、华北大学教务长、中国人民大学研究部副部长、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全国政协委员。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常务委员。著有《中国原始社会》、《中国新石器时代》、《十年考古》等。34、周而复:著名作家和书法家。1932年入河南大学中文系学习。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上海的早晨》等35、高亨:著名教授,古文字学家、先秦文化史研究和古籍校勘考据专家。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192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以梁启超、王国维为导师。1926年毕业任教,历任河南大学、东北大学、武汉大学、齐鲁大学教授等。1967年后不再任教,专门从事古代学术研究工作。完成了《诗经选注》、《诗经今注》、《楚辞选》、《上古神话》、《文字形义学概论》、《古字通辞典》等一批著作和论文,为我国古籍文献的整理做出了卓越贡献。36、吴强:现代著名作家。1936年在河南大学教育系读书。1937年,离开母校,从事战地革命文学创作。代表作:《红日》、《堡垒》等。37、姚雪垠: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型作家。1929年考入河南大学法学院预科,后从事中共领导的地下组织活动,辗转北平,1951年,回到开封重当专业作家。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及《重逢》、《戎马恋》、《母爱》、《春到前线》等小说和报告文学《战地书简》、《四月交响曲》等。38、王实味:文学家。1923年到预校读书。1930年在上海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小说翻译。1942年延安整风,他发表的《野百合花》受到批判。39、邓拓:著名文史学家、新闻学家。1937届河南大学经济系毕业生。在校期间曾出版专著《中国救荒史》,受到中外学术界注目。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有《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40、张邃青:历史学家。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27年8月到到校任教直至去世。对中国古代史颇有研究,且成果卓著。特别是抗战期间坚持学术研究,写出《伏牛山中之蛮族》,又写了《嵩山专著书目考》。1957年当选开封市副市长。1963年任开封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4年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史学会会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41、张长弓:曲艺学家。1929年考取燕京大学国学系研究生,主攻中国文学史和河南民间曲艺。1942年来校任教,教学之余主要从事河南曲艺研究。著有《鼓子曲言》、《河南坠子书》、《中国文学史新编》、《张长弓曲论集》等。42、郭绍虞:语言学家。1923年到中州大学任教。后到武昌中山大学、北京燕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同济大学文学院院长,院系调整到复旦大学任教。著有《中国文学批评史》等。43、萧一山:著名历史学家。毕生致力于清史研究。1923年出版《清代通史》。1935-1938年任河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8年赴台任教。44、姜亮夫:文史学家。1927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受河南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解放后,在杭州大学任教授,出版敦煌学、历史、语言、楚辞学等相关著作几十部。45、李嘉言:古典文学研究家。早年在省立河南大学预科读书,1930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师从闻一多、陈寅恪等著名学者。1947年-1967年到河大任教,曾任中文系主任,主持《全唐诗》的改编工作。主要著作有:《汉魏六朝文学史》、《楚辞选注》、《唐诗丛考》等。46、朱芳圃:甲骨文、古文字学家。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1931年、1939年至退休在河大任教。著有《甲骨学文字编》、《甲骨学商史编》、《殷商文字释丛》、《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等。是毛泽东的同学。47、苏金伞:著名作家、诗人。1924年考入河南体育专科学校(今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前身)。1939——1942年、1945-1948年在河南大学任教。在他的第一部诗集《无弦琴》,热情讴歌中原儿女反抗侵略的奋斗精神。解放战争中,其诗歌贯穿着“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呼喊。1948年与嵇文甫等进步师生奔赴解放区,参与创办中原大学。解放后到省文联工作。48、李白凤:著名书法家、篆刻家、作家、诗人。1933年考入北平国民学院国文系,1936年毕业,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诗集《风之歌》、《南行小草》,话剧《卢沟桥的烽火》,短篇小说集《小鬼》、《马和放马的人》等。1954年任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执教期间发表诗、词、论文200余篇。49、任访秋:著名文学家。1929年考入北师大中文系,1933年考去北大研究生,深受钱玄同、周作人、胡适影响。1940年受聘河大文学院。主要开设中国文学史、国学概论、现代文学、古代散文选、文艺学等课程。著有《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散文卷》、《中国古典文学论文集》等。50、于安澜:文学家、书法家。1924年入河南大学前身中州大学文史系学习,得到了冯友兰、郭绍虞、嵇文甫、董作宾等诸多名师的悉心指导。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国学研究所读研。1946年回母校任教。著有《汉魏六朝韵谱》、《诗学辑要》、《古书文字易解》等。51、孙作云:历史学家。1931年考入复旦大学文学系,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师从闻一多。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员文科研究所,仍师从闻一多。1950年发起创办《历史教学》杂志,任编委,这是我国建国后最早的史学刊物之一。1956年院系调整后执教于开封师院。主要从事楚辞、诗经、民俗、神话等研究,论著等身。52、胡雄定:外国语言学家。1927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语系。1950年任北京中法大学外语系教授,1957年跳入开封师院外语系。在河大执教47年,精通英语,兼通法语和俄语,学术功底深厚。30年代著有《英语习语用法例解出版后享誉国内》,《英语成语用法详解》亦产生重大影响。更难能可贵的是,87岁之后出版四本专著,近三百万字,是河大教授中晚年出版著作最多的一位英语语言文学家。53、刘炳善:萨士比亚研究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莎士比亚协会会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理事,中国译协资深翻译家,外国文学专家,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54、胡思庸:著名历史学家。1946年考入河南大学农学院园艺系,1948年转到文学院历史系就读。1951年2月毕业后留河南大学任教。 历任开封师范学院讲师,河南大学教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二、三届副主席,河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会长。55、高文:著名的金石学家,唐代文学专家,教育家,诗人,尤其对汉代碑刻的研究卓有成就。1951年到河南大学中文系任教,先后讲述过现代文学、文艺理论、历代散文选、中国文学史等课程。1953年中文系中国古典文学主页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河南大学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高文任为导师。56、华仲彦: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1955年到校任教。长期从事诗词创作与研究,著有诗集《华钟彦诗词选》、文集《东京梦华至馆论稿》、《诗歌精选》等。57、赵俪生:历史学家。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后转到哲学系。1947年经傅斯年介绍到河南大学任教。1948年跟随嵇文甫等进步师生前往解放区积极组建中原大学。之后曾在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山东大学任教,1957年到兰州大学任教。早年从事苏联文学翻译和革命文学创作,以冯夷等笔名发表过不少译作、剧本和小说。后专于中国土地制度史和中国农民战争史。晚年专攻先秦文化,探讨中国文化的源头。先后出版着作1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58、张明旭:1948年12月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1950—1982年任外语系主任。有专著《现代汉语语法》、文学译著《三人同舟》,1980年—1985年任第四届开封市政协常委。59、赵帆声:河南著名诗人,河南大学教授,河南大学出版社社长。著有《古史音释》。60、郭人民:历史学家。1946年考入河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秘书、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河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河南省高等院校古籍整理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历史文献学会理事等职。

中国楚辞学相关问题

  • 中国楚辞学杂志难不难

    现代诗:写法自由,更适合抒发现代人的情感  古 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古  诗词中蕴藏着大量的物理知识,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有机的插入古诗词有时会  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形式是自由的  内涵是开放的  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

    Yogi_Gao
  • 中国楚辞学杂志审稿周期

    第一篇是《离骚》,震撼;第二篇是《九歌》,惊艳;第三篇是《天问》,迷茫;第四篇是《九章》,沉痛。其实最想说的,是《九章》。其中有一篇《惜往日》据说是公认的“伪作”,《橘颂》是其中很特殊的一篇(看过的就知道了)。剔掉这两篇,剩下七篇,读下来才发现,其实是屈原从生到死的心路历程。  《九章》实在看得我很痛苦,《涉江》、《哀郢》、《抽思》、《怀沙》《回风》,大概是里面最重要的五篇东西。以前看过一个笑话,

    你若盛开68
  • 中国楚辞学杂志怎么投稿

    作家的前景还是不错的近百年的科学技术飞快发展,机械的运用,机械自动程度的提高,人工智能的应用,生产物质制造物质变得越来越容易,物质的数量质量易上,而人吃就那么多,衣服还要穿上一断时间,房子可住几十年甚至年数可到百年外,由此看,物质文明的重要性在逐年降低着,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在逐年提高着。因为物质易造,造同数量物质日后所需人力会降低,人空闲时间在增多,人闲不可乱造物只有向精神方向去活动,只有多上时间用

    手机用户
会员服务
  • 论文服务

    一站式论文服务,客服一对一跟踪服务。

中国楚辞学期刊 中国楚辞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