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学集刊杂志难不难

3条回答

胭脂孽灬Fx

适合发的C刊文学,投稿可以重点关注,下面推荐几个。1、《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集刊,审稿周期略长。博士可发,也有硕士文章。2、《华文文学》,C扩,审稿快,回复快,专家修改意见专业详细。没有学历歧视,不收版面费。3、《国际汉学》,国内唯一的海外汉学研究CSSCI正刊。审稿、退稿、录用都很快。4、《基督教学术》,集刊,审稿快,见刊慢。不歧视作者的学历、职称、单位。5、《基督教学术》,集刊,审稿快,见刊慢。不歧视作者的学历、职称、单位。

gongmeiwen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台湾:稻禾出版社,1991年;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3月。《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 《孙中山与留日学生及同盟会的成立》,《中山大学学报》(文科版),1982年第4期。   《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与国内知识界》,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一集,1983年。   《军国民教育会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二集,1984年。   《孙中山生平活动史实补正(1895—1905)——〈孙中山年谱长编〉编辑札记》,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四集,1986年。   《留日学生发端与甲午战争后的中日关系》,《华中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   《也谈同盟会的成立——与何泽福同志商榷》,《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1期。   《信仰的理想主义与策略的实用主义—论孙中山的政治性格特征》,《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3期。   《论中国教育会》,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五集,1987年。   《辛亥时期的学生与国民会——兼论学生与革命党人的关系》,中山大学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论丛》第六集,1988年。   《1905—1912年的国内学生群体与中国近代化》,《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5期。   《清末兴学热潮与社会变迁》,《历史研究》1989年第6期。   《试论孙中山的国际观与亚洲观》,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央研究论丛》第七集,1990年。   《论清末城镇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商民罢市》,《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5期。   《从文明抵制到程序革命——辛亥时期国内学生由爱国走向革命的历程》,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孙中山研究》第八集,1991年。   《清末民初传播业的民间化与社会变迁》,《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6期。   《保皇会暗杀活动试探》,《中山大学史学辑刊》第1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民间からみた中国文化と历史研究の盲点·误区》,收入沟口雄三等编著:《汉字文化圈的历史与未来》,东京大修馆书店,1992年。   《戴季陶文集の编集状况について》,《近きに在りて》第22号,东京汲古书院,1992年11月。   《庚子保皇会的勤王谋略及其失败》,《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   《孙中山の国际观およびアジア观试论》,日本孙文研究会编:《孙文与アジア—1990年8月国际学术讨论会报告集》[孙中山纪念会研究丛书Ⅱ],东京汲古书院1993年。   《孙中山と庚子勤王运动》,日本孙文研究会编:《孙文研究》第15辑,1993年。   《试论孙中山的亚洲观与国际观》,《孙中山与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4年。   《1890—1930年代日本在华大众传播业》,山田辰雄编:《日中关系的150年—相互依存、竞存、敌对》,东京东方书店,1994年。   《20世纪初国内新知识界社团概论》,《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5期。   《有用与无用》,《学术研究》1994年第5期。   《永恒与真理——历史和史学脉络中的探求》,《中国书评》(香港),1995年1月,总第3期。   《孙中山与传统文化三题》,《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3期。   《辛亥时期戴季陶的对日观》,《中山大学史学集刊》第3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台湾)第19期 1995年。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1期。   《近代中国女性史研究散论》,《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3期。   《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的政治形象》,《辛亥革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4期。   《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与西学》,《历史研究》1996年第5期。   《甲午战后台湾内渡官绅与庚子勤王运动》,《历史研究》1995年第6期。   《新加坡华侨与庚子勤王运动》,《孙中山研究论丛》第13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   《论庚子中国议会》,《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2期。   《新加坡华侨与康梁的保皇运动及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运动》,张希哲、陈三井主编:《华侨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国史馆1997年。   《伯希和与近代中国学术界》,《历史研究》,1997年第5期。   《胡适与〈水经注〉案探源》,《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5期。   《从葛兰言到费正清——本世纪国际汉学的四裔偏向与本部回应》,《东亚史研究》(韩国)1998年第4期。   《陈寅恪与清华研究院》,《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earning and Western Learning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Winter 1998    《梁启超的国学研究与日本》,《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梁启超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   《黄金十年与新政革命——评介〈中国,1898—1912:新政革命与日本〉》,《燕京学报》1998年第4期。   《日本在中国接受西方近代思想中的作用——梁启超个案国际研讨会述评》,《历史研究》1999年第1期。   《胡适与国际汉学界》,《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1期。   Paul Pelliot and Moder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Spring 1999    《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9年第11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国际反响》,《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政治大学出版社,1999年。亦编入郝斌、欧阳哲生主编:《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的政治形象》,《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1999年。   《近代日本留华学生》,《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   《陈季同述论》,《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4期。   《陈垣与国际汉学界——以与伯希和的交往为中心》,《励耘学术承习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陈寅恪与中国近代史研究》,《陈寅恪与20世纪中国学术》,淅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陈寅恪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第6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   《东方考古学协会述论》,《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鲁迅与现代评论的冲突的余波》,《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5期。   《胡适与孙中山——以新文化运动与国民革命关系为中心》,《国父纪念馆馆刊》2000年第6期。   《先锋与本体的冲突—壬寅浔溪公学第二次风潮述论》,《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3辑。   《近代学术转承——从国学到东方学》,《历史研究》2001第3期。   《陈炯明事件前后的孙中山与胡适》,《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3期。   《教学需求与学风转变——近代大学史学教育的社会科学化》,《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庚子勤王前后的岑春煊与保皇会》,《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6期。   《日本东亚同文会广东支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保皇会的宗旨歧变与组织离合》,《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3期。   《章太炎晚年北游讲学的文化象征》,《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   《梁启超的东学、西学与新学——评狭间直树〈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历史研究》2002年第6期。   《近代中外比较研究史管窥——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解析》,《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孙中山对新文化派的回应》,《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2期。   《横看成岭侧成峰:学术视差与胡适的学术地位》,《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   《保皇会港澳总局与勤子运动》,《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5期。   《忆胜粦师》,中山大学历史系编、孙中山研究所编:《陈胜教授纪念集》(内部发行),2004年。   《盗匪与庚子勤王运动——南海西樵巨盗区新》,《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4年第2辑。   《万变不离其宗》,《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笔谈,《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   《拒俄运动与中等社会的自觉》,《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4期。   《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史学会》,《历史研究》2004年第5期。   《晚清民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此文是“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丛书的解说。   《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Chinese History Societie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Spring 2005    《晚清民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年度报告·历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道统与派分》,《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兴亚会与戊戌庚子间的中日民间结盟》,《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3期。   《天地人生大舞台——京剧名伶田际云与清季的维新革命》,《学术月刊》2006年5月号。   《傅斯年与抗战时期的中国史学会》,收入《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3月。   《排日移民法案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6期。   《抗战时期国民党对北平文教界的组织活动》,《中国文化》第24期,2007年春季号。   《盖棺论定“论”难定:张之洞之死的舆论反应》,《学术月刊》2007年8月。   《傅斯年“史学只是史料学”再析》,《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5期。   《以通史的眼光撰写和阅读近代史》,《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5期。   《〈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史〉解说》与《〈近代中国学术批评文选〉解说》,《史学月刊》2007年第10期。   《近代中国的新史学及其流变》,《史学月刊》2007年第11期。   《学人寄语》,《中国文化》第25、26期合刊,2007年秋季号。   《盲人摸象与成竹在胸:分科治学下学术的细碎化与整体性》,《文史哲》2008年第1期。   《1948年中山大学易长与国民党的派系之争》,《学术研究》2008年第1期。   《理解本意 寻绎演化——本期专栏导言》,《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晚近史的史料边际与史学的整体性——兼论相关史料的编辑出版》,《历史研究》2008年第4期。   《“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学方法》,《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期。   《金毓黻与南北学风》,《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5期。   《抗战时期国民党策划的学人办报》,李金铨主编:《文人论政:知识分子与报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本期专栏解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   《求其是与求其古: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的启示》,《中国文化》2009年春季号(第29期)。   《问题与主义——本期栏目解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The boundary of source materials for recent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integrity of historiography: With reference to the compilation and publication,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ese, Voume 4 Number 4 December    《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本期栏目解说》,《学术研究》2009年第12期。   《近代の日本人中国留学生》,大里浩秋,孙安石 编著:《留学生派遣から见た近代日中関系史》上制,御茶の水书房2009年3月。   《近代中国研究の史料と史学》,饭岛涉、久保亨、村田雄二郎编:《シリーズ20世纪中国史4·现代中国と历史学》,东京大学出版会2009年10月。   《大学与近代中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南浔·湖社与国民党——南浔与近代中国之二》,(日本)《东方学报》第85册(2010年3月)。   《中国近现代史的贯通与滞碍》,《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   《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近代广东学术因缘》,《学术研究》2010年第7期。   《文与言的分与合——重估五四时期的白话文》,《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0期。   《近代“中国哲学”发源》,《学术研究》2010年第11期。   《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民初“自由”报刊的自由观》,《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6期。   《国民党在大学校园的派系争斗》,《史学月刊》2010年第12期。   《比较与比附——法制史研究的取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辛亥革命的再认识》,《中华文史论丛》2011年第3期。   《华洋变形的不同世界》,《学术研究》2011年第3期。   《中西文化关系的隐与显》,《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辛亥革命研究的整体性》,《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民国学人宋代研究的取向及纠结》,《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6期。   《康有为的不变与梁启超的善变——史料解读与史事探究》,《学术研究》2011年第11期。   《陈寅恪的西学》,《文史哲》2011年第1期。   《走进新时代:进入民国之共和元年——日记所见亲历者的心路历程》,《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科举、学校到学堂与中西学之争》,《学术研究》2012年第3期。   《清季变政与日本》,《江汉论坛》2012年第5期。

流动动

《内蒙古人学习普通话》(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内蒙古西部方言语法研究》(与张永胜合着,第一作者,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版)《内蒙古汉语方言志》(与马国凡、马叔骏合着,第二作者,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呼和浩特话音档》(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陈章太、李行健主编,本人为编纂、审订者和六个方言点的调查者。语文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神木方言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11月版)《陕北晋语语法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4月版) 《教师口语辅助课本》(主编,自治区统编教材,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现代汉语》(第二主编,西北地区高校统编教材,中华书局2006年版) 《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关于确定同义词范围的几个问题,《语言文学》1985年第2期词义褒贬新探,《云南师大学报》1985年第5期词汇与修辞,《语言文学》1985年第6期神木方言的语法特点,《内蒙古师大学报》1985年第4期神木方言的语法特点(续),《内蒙古师大学报》1986年第3期晋语圪头词流变论,《内蒙古师大学报》1987年第2期简论突破言语规范的变格修辞,《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87年第4期紧缩句与单复句划分,《语文学刊》1988年第5期内蒙古西部方言词语札记(与马国凡合署),《内蒙古师大学报》1989年第2期内蒙古西部方言叠音词研究(与马国凡合署,《内蒙古师大学报》1990年第2期神木话表过去时的“来”,《延安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12内蒙古汉语方言(布赫主编《内蒙古大词典》词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神木方言四字格的结构和语法修辞特点,《内蒙古师大学报》1992年第1期内蒙古晋语析音词研究(与马国凡合署,《内蒙古师大学报》1992年语言文学增刊内蒙古晋语圪头词研究(与马国凡、马叔骏合署,《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书面语中记载的分音词,《语文研究》1992年第4期神木话的“尝试补语”和“短时补语”,《中国语文》1993年第2期神木方言四字格例释,《内蒙古师大学报》1993年第2期神木话表将来时的“呀”,《延安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神木话的结构助词“得来/来”,《中国语文》1994年第3期呼和浩特方言感叹句的常用句式,《方言》1994年第2期内蒙古晋语句法结构三题,《语文学刊》1994年第5期内蒙古晋语几个趋向动词的引申用法,《前沿》1994年第10期论内蒙古晋语的语法特点,《内蒙古师大学报》1995年第1期内蒙古晋语叙述句、描写句表肯定、否定的常用格式,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语学研究?开篇》第13期(1995年)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祈使句的常用格式和语气词,《内蒙古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内蒙古晋语语气词的连用及普通话对译,《语文学刊》1995年第4期神木方言的儿化变调,《方言》1996年第1期内蒙古晋语的“甚”、“咋”及其它,《语文学刊》1996年第3期内蒙古晋语概说,《内蒙古语言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陕北神木话的助词“着”,《中国语文》1997年第4期神木方言表虚拟的语气词,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语学研究?开篇》第16期(1997年)试论时空观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体现,《山东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4期神木县的汉语、蒙语地名及其特点,《汉字文化》1998年第3期神木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语言研究》1999年第2期神木方言音系及其内部差异,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语学研究?开篇》第19期(1999年)说“我咱”和“你咱”,《中国语文》2000年第2期小议部分“舒声促化字”,《语文研究》2000年第2期试解“疙瘩”,《汉字文化》2000年第1期神木方言的副词,《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年第6期陕北神木话的助动词“得”,《中国语文》2001年第5期神木方言的代词,《方言》2001年第4期神木话(老派)同音字汇,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语学研究?开篇》第21期(2001年)神木方言词汇的内外差异,《语言研究》2002年第1期神木方言“例外字”试解,《语文研究》2002年第2期陕北吴堡话(东王家山)的音系特点,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第44期,2002年9月)论加强汉语方言语法的历时比较,《陕西师大学报》2002年第5期神木县山曲儿、酒曲儿的押韵,《中国语文》2003年第2期陕北晋语沿河方言“把”字句与“教”字句的套合句式,《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首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陕北晋语沿河方言复句关系的表达手段,《汉语学报》第6期,论西北方言和晋语重轻式语音词后字的调位中和模式,《南开语言学刊》第3期,论神木方言的分音词和圪头词,《纪念〈中国语文〉创刊五十周年讨论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官话和晋语非重叠式两字组的连读变调,(香港《中国语文研究》2004年第1期论现代汉语方言祈使语气词“着”的形成,《方言》2004年第4期陕北神木话重叠名词与儿化名词的比较,《国际汉学集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陕北晋语沿河方言体貌范畴的比较研究,《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陕北晋语沿河方言愿望类虚拟语气的表达手段,《语文研究》2005年第2期晋陕宁三省区中原官话的内外差异与分区,《方言》2005年第5期(第一作者)陕北晋语沿河方言的指示代词及其来源,《陕西师大学报》2005年第2期论陕北晋语沿河方言的反复问句,《汉语学报》2005年第3期陕北晋语沿河方言时制系统研究,《语言学论丛》第31辑,商务印书馆2005年陕北晋语沿河方言假设类虚拟语气的表达手段及其语法化过程,《中国语言学报》第12期,商务印书馆,2006年陕北甘泉、延长方言入声字读音研究,《中国语文》2006年第5期(第一作者)陕北神木话的准语气词“是”及其形成,《方言》2006年第4期陕北晋语沿河方言语法成分的语音变异,《中国方言学报》第1期关于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思考,《陕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陕北吴堡话的文白异读和语音层次,《语言研究》2007年第1期中古端、精、见组字在关中方言齐齿呼韵母前的演变,《语言学论丛》第36期。69.移位和隐含:论晋语句中虚词的语气词化。《语言暨语言学》第八卷第4期(2007年第4期)。70.陕西省的汉语方言,《方言》2007年第4期。

国际汉学集刊相关问题

  • 国际汉学集刊杂志投稿要求

    适合发的C刊文学,投稿可以重点关注,下面推荐几个。1、《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集刊,审稿周期略长。博士可发,也有硕士文章。2、《华文文学》,C扩,审稿快,回复快,专家修改意见专业详细。没有学历歧视,不收版面费。3、《国际汉学》,国内唯一的海外汉学研究CSSCI正刊。审稿、退稿、录用都很快。4、《基督教学术》,集刊,审稿快,见刊慢。不歧视作者的学历、职称、单位。5、《基督教学术》,集刊,审稿快,见刊

    邹邹邹邹邹瑜
  • 国际汉学集刊杂志审稿周期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对外汉语等二级学科。该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同时,这也是一个大类专业,你可以根据自᝼/p>

    爱琴海岸
  • 国际汉学集刊杂志投稿费用多少

    张国俊,女,1949年10月出生。山西人。1982年2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秘教育系主任,文艺学·创作论、文艺学·公共文化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论著论文: 《古文运动是形成艺术散文的运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唐宋艺术散文的优长及不足》,《西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对明清艺术散文的再评价》,《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xmcnjghj
  • 国际汉学集刊杂志好投么

    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分制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理论,能在高校、科研机构、新闻、文艺出版部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能适应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需要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二、 培养规格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熟悉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

    张huan
  • 国际汉学集刊杂志怎么投稿

    适合发的C刊文学,投稿可以重点关注,下面推荐几个。1、《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集刊,审稿周期略长。博士可发,也有硕士文章。2、《华文文学》,C扩,审稿快,回复快,专家修改意见专业详细。没有学历歧视,不收版面费。3、《国际汉学》,国内唯一的海外汉学研究CSSCI正刊。审稿、退稿、录用都很快。4、《基督教学术》,集刊,审稿快,见刊慢。不歧视作者的学历、职称、单位。5、《基督教学术》,集刊,审稿快,见刊

    卓宝比
  • 国际汉学集刊杂志投稿流程

    1、《唐宋千家联珠诗格校证》,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12月。Notes and Studies on Tangsong Qianjia Lianzhu Shige,Nanjing: Phoenix Publishing House,2、《南宋诗选与宋代诗学考论》,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The anthology Compiled in Southern Song and the Poe

    余勇开
  • 国际汉学集刊杂志难不难

    适合发的C刊文学,投稿可以重点关注,下面推荐几个。1、《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集刊,审稿周期略长。博士可发,也有硕士文章。2、《华文文学》,C扩,审稿快,回复快,专家修改意见专业详细。没有学历歧视,不收版面费。3、《国际汉学》,国内唯一的海外汉学研究CSSCI正刊。审稿、退稿、录用都很快。4、《基督教学术》,集刊,审稿快,见刊慢。不歧视作者的学历、职称、单位。5、《基督教学术》,集刊,审稿快,见刊

    Ava_yangliu
  • 国际汉学集刊杂志版面费

    适合发的C刊文学,投稿可以重点关注,下面推荐几个。1、《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集刊,审稿周期略长。博士可发,也有硕士文章。2、《华文文学》,C扩,审稿快,回复快,专家修改意见专业详细。没有学历歧视,不收版面费。3、《国际汉学》,国内唯一的海外汉学研究CSSCI正刊。审稿、退稿、录用都很快。4、《基督教学术》,集刊,审稿快,见刊慢。不歧视作者的学历、职称、单位。5、《基督教学术》,集刊,审稿快,见刊

    raincool
  • 国际汉学集刊杂志投稿格式

    适合发的C刊文学,投稿可以重点关注,下面推荐几个。1、《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集刊,审稿周期略长。博士可发,也有硕士文章。2、《华文文学》,C扩,审稿快,回复快,专家修改意见专业详细。没有学历歧视,不收版面费。3、《国际汉学》,国内唯一的海外汉学研究CSSCI正刊。审稿、退稿、录用都很快。4、《基督教学术》,集刊,审稿快,见刊慢。不歧视作者的学历、职称、单位。5、《基督教学术》,集刊,审稿快,见刊

    西北大男孩
会员服务
  • 论文服务

    一站式论文服务,客服一对一跟踪服务。

国际汉学集刊期刊 国际汉学集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