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杂志版面费

3条回答

乐乐的生物

竹内好:借他人酒杯 浇自己块垒  ■采写/陈洁 发布时间: 2006-06-07 06: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竹内好  生于1910年,1934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支那文学科,卢沟桥事变后曾留学北京两年,1943年底应征入伍,作为侵华日军的文化兵到湖南。战后执教于东京多所大学,其中在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部任教授8年(1  953-1960),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著述和翻译。1977年去世。  主要著述:  1934-1943年,与武田泰淳等发起组织中国文学研究会,并出版《中国文学月报》。翻译《鲁迅文集》全6卷和《中国现代文学选集》,在日本出版《鲁迅》、《中国的近代与日本的近代》(后改名为《何谓近代》)、《作为方法的亚洲——我的战前·战中·战后1935—1976》、《日本意识形态》、《国民文学论》、《不服从的遗产》等,中国译有其论文集《近代的超克》。  采访手记: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和逝世70周年,而作为日本现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竹内好奠定了战后日本鲁迅研究的基础,并在将鲁迅作为思想资源引入日本的历史语境方面形成了传统。竹内好在国内渐热,早在2005年9月25日,《读书》杂志曾举办关于竹内好的座谈会,2005年12月,在上海大学召开了鲁迅与竹内好学术研讨会,会上,对竹内好的理解引起了争论。竹内好是何许人也?  缘起:中国现代文学的爱好者  1910年,竹内好出生在日本长野县时,并不知道自己的一生会跟中国结缘,更不知道日本和中国的战争会把他的人生划成两截。  本着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爱好,他于1931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的中国哲学文学科。毕业前后,他与武田泰淳、冈崎俊夫等发起成立了中国文学研究组(后更名为中国文学研究会),并于1935年3月创办《中国文学研究月报》杂志(后更名为《中国文学》)并任主编。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会作了很多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工作,他们举办的第一次活动是欢迎周作人、徐祖正访日聚会。因此,周作人自称是该研究会成立的历史见证人。其后,研究会还曾邀请很多留日学者,如钟敬文等作演讲。  在竹内好进入学界的时候,日本汉学已经在很大意义上被日本的支那学取代,但竹内好之所以对中国文学感兴趣,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他试图通过中国找到属于亚洲国家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明治维新后,日本知识界有严重的西化倾向,似乎全盘西化才是发展的唯一途径,片面强调西方价值体系的普适性,毫无批判的接受之,渴望脱亚入欧或脱亚入美,而普遍不关心亚洲问题。  但日本在亚洲,日本思想界也一直有亚洲主义和寻求民族主义的传统,竹内好秉承了这一思想传统。他理想中的中国是亚洲国家“现代化”同时不西方化、不丢失民族特性的典范,他想探求这一点何以可能。为了强调这一立场,他在研究中坚持使用“中国”,而不称“支那”,甚至拒绝参加1942年在东京举办的大东亚文学者大会,都是为了在形式上与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官方的汉学或支那学划清界限。他还曾在《中国文学研究月报》上发表《汉学的反省》等文章,批评汉学“在现实中的堕落”,称之为“不死之身”。  然而,思想是一把双刃剑,历史上日本的亚洲主义思想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强化了日本对亚洲的认同和归宿感,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日本亚洲主义者都认同“大东亚共荣”,坚定的支持侵略。竹内好以亚洲主义抵制西方中心主义,同时又不排斥以亚洲的名义侵略别的亚洲国家。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切还只是思想的萌芽。截止战争结束前,竹内好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研究中国文学的青年学者,要成为战后日本思想界领袖和中国研究专家,还有待时日。  孽缘:侵华老兵对战争的理解  1937年,竹内好获得日本外务省文化事业部的奖学金,前往北平做为期两年的学术访问和文化交流,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  他此行的主要工作是在近代图书馆和(伪)北大理学院教日语,同时研究语言教学,他还曾准备编撰中日双语的语言学工具书。但他渴望能趁机与北平的知识界进行思想交流。可惜当时的北平已经沦陷,知识分子纷纷南下,中国的核心文化圈几乎整个儿经由长沙搬到了昆明。所以,1937-1939年在华期间,竹内好只与少数滞留北平的知识分子,如周作人等,有过几次会面。其中一次是1938年5月15日,他与中国方面的知识分子(周作人、徐祖正、钱稻孙等)进行了亲善交流。他回忆当时的情形,说席间的气氛始终轻松友好,大家基本上只围绕着料理、鬼神等无聊的话题闲扯,几乎没有涉及到文学和政治。  回国后,他在“回教圈考究所”(后更名为“回教圈研究所”)工作,并为其刊物《回教圈》撰稿,这期间,他解散了自己一手创办的“中国文学研究会”,《中国文学》亦停刊。  1942至1943年间,竹内好再次来到中国,逗留了数月,前往西部和内蒙等地出差考察,并撰写了《中国北部、蒙疆的回教》。他还去往中国部分沦陷区,考察记录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也就在那段时间后,他开始着手撰写《东洋思想丛书》第四十四种的《鲁迅》。  1944年,竹内好被征入伍,编在预备队内,派驻往湖南,后来又到大队本部当翻译和教中文。这是他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来中国。一年后,战争结束了。再一年后,36岁的竹内好退役回国,从此再没有来过中国。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爱好者和中国问题专家,竹内一生写了很多关于中国的论著,唯独绝少谈论他在中国从军的经历。他对1945年得知日本天皇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时的情形有过零星的记忆:“这是一个小分队的事情。当战败的消息传来的时候,队员们全体嚎啕大哭。他们整整哭了一天,然后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他们开始着手进行归国的准备工作。”那一天的竹内好,哭了吗?  为此,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韩毓海对竹内好持比较尖锐的批评态度,认为他之于今天的中国读者有特殊而敏感的意义,就是如何理解和处理战争,乃至如何处理中日关系。竹内好战后的思考总体上是对于昭和思想史的狡辩或诡辩,无形中代表了一种对昭和精神史合法性不加检讨的维护态度。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薛毅引用竹内好的名言“帝国主义不能审判帝国主义”说明他对战争和东京审判复杂的理解。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董炳月则认为准确表达应当是“帝国主义不能彻底审判帝国主义”,而竹内为“近代的超克”所作的辩护与“大东亚战争观”、战时日本军国主义意识形态有本质上的相通之处。  善缘:竹内鲁迅和中国问题专家  竹内好成为战后日本(1945-1975)重要的思想家,首先是因为他的鲁迅研究,几十年后,他为中国学者所熟知,首先也是因为他的鲁迅研究。他不仅奠定了日本的鲁迅研究基础,而且在日本思想界形成了以鲁迅为思想资源的传统。  战乱纷纷的1943年底,竹内好接到了征兵通知,要求随时待命,准备开拔,他开始拼命写作《鲁迅》。他在后来的《鲁迅·后记》中说当时“连明天的生命都难以保证”,“虽然不能夸张地称为遗书,但已接近这种心情了。”匆匆脱稿的第二个月,他就接到了正式命令,带着赴死的心,开赴中国战场前线。当时他还庆幸,“觉得好像有老天保佑似的”。  “遗稿”于1944年底出版,被鲁迅研究专家太宰治称为“像秋霜一样冷峻的名著《鲁迅》”是公认的最好的鲁迅研究成果之一,据说仅仅在1961至1980年间就重印了17次,给日本的中国研究领域和思想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竹内好从此享有“竹内鲁迅”的美誉。  战后归国的竹内好于1949年任庆应大学副教授,致力于鲁迅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很快成为首屈一指的中国问题专家。1960年,日本政府通过辱国的新安保条约,竹内好愤而辞职,组织思想科学研究会、鲁迅之友会、中国之友会等。在这前后,竹内好成为日本知识界的精神领袖。他提出的“国民文学论”、“近代的超克”、“亚洲主义”等命题成为日本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话题。对辞职事件,孙歌认为,安保运动是多重复合体,竹内好试图将安保运动转化为民主启蒙的运动,触及到了民主的“日本化”问题。  战后竹内相继创作、翻译和编辑出版了《现代中国论》、《国民文学论》、《鲁迅入门》、《毛泽东原著》、《鲁迅评论集》、《无产阶级文学》、《从日中出发点开始》、《日本与中国之间》、《近代日本与中国》、《中国现代文学选集》、《为了亚洲研究工作的开展》、《鲁迅杂记》、《鲁迅著作集》、《竹内好集》、《竹内好评论集》等。  1963年,他创办《中国》杂志。并编写了《中国的思想》(13卷)、《为了理解中国》(3卷)、《世界文学全集》第三十五卷“中国·鲁迅、老舍”部分、《现代中国文学》第一卷鲁迅和第二卷茅盾。著述之余,他还积极参与现实生活,池田大作曾回忆说,当年他提倡中日邦交正常化时,竹内好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  正是在竹内好的研究中,鲁迅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外国文学”研究对象,而且成了批判近代日本的一个精神参照。竹内好强调“我的目标不是作为思想家的鲁迅,而是作为文学家的鲁迅”,就在于文学鲁迅的启蒙色彩,恰恰是东方国家保留民族特性,同时实行现代化的必要过程。中国社科院的孙歌却认为,竹内好表面上是一个反近代主义者,其实不然。他在《何谓近代》一文中将“内在否定”的方法论应用于世界史解释,对抗西方并不是他真正的主题,主题是东方如何在克服奴隶性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主体性,从而进入世界史。  中国还有学者认为,竹内好其实是通过鲁迅研究在“向中国租借精神父亲”。因为大和民族自来缺乏原创性的文化,西风东渐后,知识分子群体学西方学得很好,却更加迷失,更加缺乏精神的原创。竹内好试图在鲁迅身上找到东亚民族知识分子的精神形象和“东亚共荣”在文化上的典范。而有的日本学者则认为,竹内好战后的中国研究虽然在日本影响很大,但他为了批判日本的思想状况,把中国写得太过理想化了,有时甚至让人不能理解和接受。  1977年,竹内好在病床上校订《鲁迅全集》,并整理《转变时期——战后日记抄》,坚持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缘不灭:国内的竹内好研究现状  有日本学者认为,竹内好时代的问题,现在还是日本的问题,而且更严重了。日本知识分子对西方的向往和追随没有因为战争而止步,而先前对于亚洲本来就不多的认同感,反而消失殆尽。高级知识分子从竹内好的时代至今,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几乎对中国、对亚洲没有一点支持和关心,他们面对的仍然是竹内好时代的问题。  竹内好从事思想活动的主要时期是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末期,也是他创造力的高峰期。如今竹内好已经成为中国学术界的一个话题。薛毅认为关注竹内好对中国的思想建设会有好处,目前国内阅读竹内好并有想法的人不少。大致来说,认同全盘西化的大概不屑于阅读竹内好,关注鲁迅的人会读他的《鲁迅》,思想比较左翼的容易关注竹内好。目前国内比较系统阐释竹内好思想的,只有孙歌一人,她于2004年出版了《竹内好的悖论》。孙歌则认为目前国内关注竹内,但还谈不上研究,还需要时间的沉淀和进一步的讨论,她希望严肃的学者能进一步推出有生产性的问题。当然,问题仍然很多。  北京大学的吴晓东坦言自己今后研究竹内好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文本依据不够。目前主要的研究参考是孙歌编译的竹内好文集《近代的超克》。孙歌也认为,翻译一个复杂的外国思想家,不是一两本书可以完成的,她只是开了个头。国内懂日语的人很多,希望大家都来努力。另外,有学者认为孙歌有“神化竹内好”的倾向,对其不利的文章就不翻译进来,并提出日本学界有“竹内恐惧症”之说,意思是在竹内面前失去自主性。中国研究者应该对“竹内恐惧症”保持免疫力。对这个指责孙歌不能接受。因为《近代的超克》收录了竹内好政治最不正确的两篇谈大东亚战争的文章,这在全世界四个语种的译本中是唯一的。相反,竹内好赞美中国的文字基本上都没有收。孙歌认为,目前影响我们研究竹内好的是浮躁学风和情绪化。她并不在意学人们的理论分歧,她关心的是,对竹内好的贬誉能不能推进一些学术问题。说到底,竹内好应该是我们进行自身思想建设的媒介,特别是建设历史分析传统的媒介。

mavynsi

日语专业推荐:文学与文化:文学与文化专业分工相对精细,基本上是历史悠久的老专业。思想方向——哲学、部分理性主义、宗教研究,美学分析(和艺术)的历史方向——日本国内史、外国历史(包括考古学和人类学)语言方向、语言专业(在日本分为国内和国外)、文学专业(分日本国内外)动作文化心理学、社会学(一些大学也关注媒体研究中的社会学)(这些大学的名称不同,但主要是社会学)。与文学方向类似,也有教育专业。教育类专业大多是相对较新的专业领域,性质、划分、专业内容模糊,基本上以“文化科学”为大方向。超地域文化(这种方向是一些超越地域限制的文化现象、科学);人类学(这种专业也被学校划分为文化专业)比较文化专业;区域文化的图像、研究文化独特的每个地区,全面的社会和国际关系;媒体科学。教育:这种方向是中国学生(日语系)更好地学习和应用的专业方向。科学教育、普通话(日语)、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学。(该方向侧重于培训教师,主要培训外国人教授日语和各种科学科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行政(管理)。关于专业问题,我之前留学咨询的樱花国际,找时间可以去了解一下。【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樱花国际日语培训机构】SIJA(樱花国际日本语学院)在日本最早实施特定技能签证为前提的留学,入学后日语达到N4水平以上,由特定技能支援中心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从而进行日本语和特定技能考试。考试合格后,可安排在日本的企业就职。点我预约日本升学1对227指导

zhangchuan

建议是文科类的~文科的话。一般分为教育学,文学,社会学领域,文化,然后法政,国际关系公共政策一类。再有就是商科,一般语言专业倾向建议是文学类。比如欧美文学 东亚文学,对比研究这种 再有言语文化,言语词汇历史类的。文化类,社会学类,国际关系也可以 。教育学由于改革,目前看只有各别学校可以不要求教师资格证。比如可以考虑广岛大学排名以前的,广岛的国际教育开发就可以尝试一下。然后法学心理学一般不可以转。政治学相对比较难。公共政策类还可以 。社会学下又有比如人类学,宗教,民俗,社会经济发展,包括传媒,区域发展,社会福祉类的都算。文科个人看就是主要是找一个相对不错的学校,专业适度放开这样。或者如果有自己特别喜欢的方向可以优先申请。

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相关问题

  • 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杂志怎么投稿

    好吧,你厉害,你牛!

    一只白鼠
  • 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杂志审稿周期

    基本修业年限:四年本专业培养通晓汉语言及中外文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能够分析处理复杂社会文化问题和参与较高层次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基础写作、应用写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概论、美学原理、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比较文学、逻辑学、新闻学概论、秘书学概论、办公自动化、书法等。本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与中外文秘书两个方

    手机用户
  • 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杂志难不难

    ①可申请方向:EALC(East Asian Language & Culture):继续本科的学习,更加深入钻研语言和文化本身,如汉字、日本的文化和诗歌、中国的乐曲、历史等;优势院校有Princeton, Harvard, Stanford, Columbia, Yale等。EAS(East Asian Studies):偏social science和political science/int

    jkjohnsun
  • 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杂志投稿流程

    东方三大文学圈:形成于中古,即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文学圈,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文学圈,以阿拉伯为代表的西亚北非文学圈。其核心是各自的宗教和文化。

    噜晴噜晴
  • 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杂志投稿格式

    我跟同学今年在志文网上写的,信誉和质量都还不错,也挺负责的, 修改了一次都过了,你可以去问问他们,祝你也顺利通过。mfrlawxndq

    qibaiyue
  • 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杂志投稿要求

    儿童文学的写作有五方面的要求“1、教育性。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即它对教育性特别强调。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古人曾用素丝来作譬喻,说它:“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意教育性。2、形象性。抽象的说教是儿童不容易也不乐意接受的。对儿童进行教育要借助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儿童年龄越小,越依赖于形象化的手段。儿童小说要求和戏剧一样富于动作性

    lkssb
  • 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杂志版面费

    竹内好:借他人酒杯 浇自己块垒  ■采写/陈洁 发布时间: 2006-06-07 06: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竹内好  生于1910年,1934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支那文学科,卢沟桥事变后曾留学北京两年,1943年底应征入伍,作为侵华日军的文化兵到湖南。战后执教于东京多所大学,其中在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部任教授8年(1  953-1960),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著述和翻译。1977

    风轻云淡Q
  • 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杂志投稿费用多少

    以你有美术基础为点1构思:包括故事的起因转合、人物外表性格着装等设定、主要场景的设定。2分镜头:根据故事内容,设计分镜头脚本,安排好漫画的画面比例3绘画:草稿、线稿4贴网或上色5投稿。如果是初学者,建议从第一步完成之后,就自己跑杂志社,和编辑商讨,这样好处多多。当年我就是这样干的。如果投递到外地,可网络沟通,若实在不行,就只能完成后寄给杂志社,耐心等回音咯

    hebeilunan
  • 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杂志好投么

    其实这一类杂志的用稿都是有其潜规则的。我想问一下,你在读大学吗?如果在读大学那就好办多了。我上面所说的“潜规则”其实就是“关系”或者“名气”这一类东西,如果没有的话,现在发表文章实在是非常困难。如果你是在读大学生,可以去找你们学校的文学类(写作老师)教授帮忙。如果你是没有读大学的,那么你可以直接到你所在城市的杂志社去交稿,态度诚恳的话,编辑可能会重视你的文章,这样发稿机会就多得多了。想想,现在会写

    涵涵啊456
会员服务
  • 论文服务

    一站式论文服务,客服一对一跟踪服务。

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期刊 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