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震杂志审稿周期

7条回答

李深深lss

所谓的余震,是源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也有人认为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这并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一场主震之后的余震,通常会在几个月内陆续发生,像这样时隔13年再次震动的情况也不难理解,最长的甚至在上百年后还有余震发生。大地震后要使余震完全消除会有一个过程,因为一般地震不会一次制释放所有能量,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据地震预测数据显示,未来一个月内四川境内可能会有陆续强弱不等的余震,甚至可能会在一日内连续发生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余震,但余震大多能量小,持续发生的余震不会危及群众的生命安全。随着时间往后推移,余震之间的间隔时间会越来越长,震动级别也会越来越低。

njcat

如果是一次孤立地震,那它没有余震;如果是一个震群,就是差不多大小的地震一大串,但也不是余震。一次大的地震,特别是到了8级地震以后,它的余震是一定有的。地震是在大的应力作用下使岩石突然破开,当主破裂性破裂是主震,还有很多小的破裂发生,这就是余震。比如我们把一个木板折断,“啪”一响,那个就是主震,但是还有很多连接的小的要慢慢破开,这个就是余震。但总的趋势是下降的,震级也是越来越低。但是这个过程是起伏的,这是根据以往地震记载和研究的结果。这次汶川的余震不算多,我请教了一些专门研究地震构造的专家,他们说四川是一个逆冲断层,所以余震还算少的。对震区来讲,房子已经破坏了,山体有可能还滑下来,所以一定要注意 余震发生的原因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 美国地质调查的Karen Felzer和加州大学的Emily Brodsky分析了近二十年发生在南加州的数以千计的中小型地震中余震的数据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的工作可能影响关于余震发生的预测(来源:Nature 441 735)。 地震主要起因于地壳上大陆板块彼此相对移动产生的压力累积。主震发生过后,时隔不久最多一两天,或者在震中也可以拉开一定距离,可发生称为余震的二次震动。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改变,因为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但 Felzer和Brodsky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科研人员研究了在1984年至2002年间,发生在南加州的数千次地震中主震之后的2至6次余震的精确数据。他们发现,在距离震中50km之外,余震的发生数量急剧下降。更确切地说,他们发现至震中距离与余震次数约呈指数-35左右衰减。 他们说这意味着一个平稳的量引发了整个运作过程,在50公里的距离中静态压力的改变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因此“动态应力”是余震的罪魁祸首。他们还指出,地震波在距离上的衰减遵循指数规律。 研究者说这个结果将对地震过后预测余震的发生产生影响。Brodsky说:“我们研究余震预测的一个关键点是,余震发生可能性与主震的烈度成正比。换言之,如果你知道地震波的振幅,你就可以在概率意义上预测在某点是否有余震。”

840384338

汶川8级,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刘杰表示:这次是余震,汶川大地震的余震会持续上百年。那么四川为何频繁发生地震?这次为什么是余震?地震是什么?地震又称为地动,地震动,是地壳快速释能量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震动。地壳需要释放能量的情况有很多:火山、小行星撞击、地下空洞发生塌陷,但最多的是构造性地震。主要的构造性地震的能量来自于地壳间的挤压,因为地球的表面并非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在地球46亿年的地质构造下,目前全球分为主要的六大板块,这些大板块下还分很多小板块。这些板块都不安分,因为地下暗流涌动,这就要说到地球的结构,主要分为地核、地幔、地壳。虽然地核具备融化金属的高温,但地球质量足够大,引力足够大,所以中心压力大,内核被压缩成固体核。地壳则是早期地球表面的岩浆逐渐冷却下来形成的。由于地核4000-6800度,地壳底部、地幔顶部1100-1130度,存在几千度的温差,所以地幔物质不断进行着加热上升冲击地壳,遇到地壳冷却下降的过程,称之为地幔对流。地幔对流会推动板块移动,板块间便出现了挤压与分离的情况,存在力的作用,因此板块与板块的相邻地带通常为地震带。六大板块间的作用,绿色为板块互相挤压的边界全球主要地震带,对应着“绿色”边界,主要是海沟带与造山带全球最大的地震带为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横贯欧亚),因为这些地带板块间都在相互挤压,更容易积蓄大量能量,然后突然释放,出现大地震。我国台湾频繁地震就源于太平洋板块不断向西移动挤压欧陆板块(环太平洋地震带)。川西则是受到了“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的间接影响。四川盆地、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板块的恩怨情仇青藏高原原本是海洋(特提斯海),随着4亿年前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挤压欧亚板块的洋壳,出现了大量的褶皱(造山带)并抬升了地势。后来,印度洋板块继续向北挤压,向下插入了欧亚板块下方,逐渐将“原青藏高原”抬出海洋。如今印度板块还在继续挤压,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峰,每年还在升高。不过,在俯冲抬升的过程中,欧亚板块的薄弱环节由于重力与抬升力相互作用会出现张裂,形成多个小板块与大量断裂带。原本由较为坚硬的洋壳构成的四川盆地处于扬子板块(小板块)之上。青藏高原一边不断受印度洋板块挤压,另一边又遇到坚硬的四川盆地无法通过,便在挤压下出现了褶皱与裂隙。换句话说:川西的山体是盆地与青藏高原挤压下所形成的,积蓄着大量的能量且存在大量的断裂层,所以地震频发,而这些山体称之为龙门山构造带。在龙门山地区,你很难能见到较为完整且无断裂的大型岩块。说明龙门山断裂带断层并非单一断层,用个不太恰当词的“寸断”。目前主要的断裂带有3条,分别为后山汶川——茂汶断裂,中央北川——映秀断裂(走滑断裂),山前安县——灌县断裂(逆冲断裂)。2008年汶川0地震就是来源于于中央的北川——映秀断裂,为走滑断裂地震。2013年雅安0级地震与汶川大地震存在联系且破裂特征相似,但并非汶川大地震余震,因为它发生于龙门山前缘构造带南段,为逆冲型地震。为何是余震?这次汶川8级地震的震中在龙门山主断裂带上,离08年汶川地震震中仅16km。从位置空间上看大概率是余震。换句话说:这次地震在08年主震发生断层的范围内,由于主震与之前余震产生的应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发生的。在时间上,汶川的余震并未停过,只不过大多数震感不强烈。2017年,汶川也发生过0级的余震。成都理工大学教授王运生表示:地震不存在“有效期”,几十年后出现余震都有可能。一般来说,地震活动的强度与频率呈周期性变化,每次大地震后,地震的强度与频率会逐渐降低,直到再次发生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刘杰表示:汶川大地震是上千年的余震酝酿形成的,强度与频率想要减弱到08年之前的状态,需要经历复发周期10%的时间,也就是上百年。综上所述:汶川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扬子板块(四川盆地)相互作用下的龙门山构造带上,所以地震频发。但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这次8级地震都属于汶川大地震范畴,所以余震的可能性较大。

molizzz

有一本土木工程,是现在的开源类型的刊物,审稿的周期大概在半个月

xiamanlong

地理学报 自然资源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进展 岩石学报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经济地理 气象 中国沙漠 古地理学报 地学前缘 高原气象 地球科学进展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干旱区研究 水科学进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测绘学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沉积学报 遥感学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海洋与湖沼 地质科技情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湿地科学 冰川冻土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遥感技术与应用 地球与环境 地质与勘探 测绘科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测绘通报 海洋工程 热带地理 海洋科学 测绘信息与工程 世界地震工程 海洋湖沼通报 地层学杂志 矿物学报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海洋技术 空间科学学报 海洋地质前沿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天文研究与技术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海洋科学集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质学报 广东气象 地球物理学报 当代经济管理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进展 海洋开发与管理 地质通报 地质论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气象研究与应用 应用气象学报 石油实验地质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第四纪研究 气象学报 湖泊科学 热带气象学报 气象科技 石油物探 海洋学报(中文版) 中国地质 现代地质 大气科学学报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山地学报 地理空间信息 遥感信息 地球化学 海洋通报 矿床地质 水文 地球学报 地质科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灾害学 物探与化探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遥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气象科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工程地质学报 矿物岩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气象与环境科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测绘工程 高校地质学报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世界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陕西气象 地震地质 国土资源情报 气候与环境研究 台湾海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热带海洋学报 海洋测绘 新疆地质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国际地震动态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农业气象 资源环境与工程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国土资源导刊 山东国土资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洋科学进展 中国海洋平台 地理信息世界 地震学报 沙漠与绿洲气象 南方国土资源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中国岩溶 海相油气地质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现代测绘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海洋预报 地质找矿论丛 干旱气象 浙江国土资源 贵州气象 西北地质 四川地质学报 海洋学研究 暴雨灾害 山东气象 海洋信息 铀矿地质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内蒙古气象 地震 北京测绘 地震研究 气象与减灾研究 地质与资源 云南地质 吉林地质 地矿测绘 贵州地质 西北地震学报 黑龙江气象 测绘 地质学刊 世界核地质科学 地质调查与研究 上海国土资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国土资源信息化 测绘技术装备 浙江气象 资源调查与环境 安徽地质 西部资源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中国地震 吉林气象 化工矿产地质 华南地质与矿产 华南地震 天文学报 甘肃地质 天文学进展 华北地震科学 青海国土经略 Applied Geophysics 福建地质 极地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陕西地质 防灾减灾学报 山西地震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内陆地震 四川地震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城市地质 高原地震 时间频率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国外测井技术 资源导刊 海洋世界 地图 国土资源通讯 城市与减灾 今日国土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青海气象 江西测绘 山西气象 黄金地质 防灾博览 华北国土资源 中国测绘 世界地震译丛 湖南地质 测绘科技情报 岩相古地理 测绘标准化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测绘文摘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 大地纵横 气象教育与科技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北京地质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南海地质研究 江西地质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西北地质科学 福建地震 天文爱好者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内蒙古地质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Global Geology Abstracts of Chinese Geological Literature 江西地质科技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时间频率公报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人天科学研究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Continental Dynamics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地震地质译丛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 Journal of Arid Land Geoscience Frontiers 国外地质勘探技术 国外火山地质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ery217

人人健康 医药前沿 世界临床医学

blueseazhaoyan

太多太多太多了,建筑类的期刊那么多,每本期刊上有上百篇文章。论文发表方面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找向壹品优刊了解。

高原地震相关问题

  • 高原地震杂志好投么

    楼上说得对啊,我们也看不到你的稿子,一部分是你的实力,一部分就是运气了。再说可能性这种东西,对编辑来说,收到100篇稿子,用了2篇,比例是2%,但对写手来说,要么过稿要么退稿,也没第三种可能啊……楼主还是去编辑约稿的地方转转,多投几次对自己的文就有整体把握了,加油!

    longyu2728
  • 高原地震杂志难不难

    年度3

    小陆地
  • 高原地震杂志投稿要求

    应该是大部分高原地区板块比较坚固稳定,正因如此,周围板块挤压不过而插入该板块之下形成高原,板块稳定厚实,是一个比较坚固的整体,才不容易在内部发生大地震。我也是猜测。

    Aranya0213
  • 高原地震杂志版面费

    青海、云南先后发生地震,我觉得这两个地方的真都是因为近期印度洋板块的过分活跃造成的。两处地震都是互相关联的。

    taotaolove
  • 高原地震杂志投稿格式

    到图书馆找一本看一下就知道,一般每年第一期会有格式要求,要没有图书馆,就上知网看核心刊要求严一些,格式没达到,如果你的论文好,编辑会提出修改意见

    245437
  • 高原地震杂志怎么投稿

    当然是 香格里拉国际饭店 具体请看下面 Shangri-la 是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1900-1954)于1933年在其小说 《失去的地平线(Lost Horigin) 中描写的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当时,《不列颠文学家辞典》称此书的功绩之一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 《失去的地平线》一书成为当时的最畅销书并获得英国著名的霍桑登文学奖。 1944年,好莱坞

    皂苷1号
  • 高原地震杂志投稿流程

    我是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所的研究生 我可以告诉你我们所的期刊的投稿方式如下: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西北地震学报》编辑部收    邮政编码:730000    电话:0931-8275892

    zhejiang102
  • 高原地震杂志投稿费用多少

    是有点高了``我在武汉也投过几篇,不过是赚钱而不是投钱,我那是关于社会系的!也许不一样`!不过我知道他们是按'字'的数量来计算给你要的钱!你可以减一下字量,做一个简要!就会少要好多钱!你上的是杂志那一定给你要的多,你为什么不去上报纸,如果上报纸可以让消费者满意,可以达到一定的消费量,报社编辑还会常常联系你多出文章,会给你投稿费!而不是你给他投稿费! 比上杂志的好处要多的多!

    蜜茶蜜茶
  • 高原地震杂志审稿周期

    所谓的余震,是源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也有人认为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这并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一场主震之后的余震,通常会在几个月内陆续发生,像这样时隔13年再次震动的情况也不难理解,最长的甚至在上百年后还有余震发生。大地震后要使余震完全消除会有一个过程,因为一般地震不会一次制释放所有能量,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据地震预测数据显示,未来一个月内四川境内可能会有陆续强弱不等的余震

    。。。。。w
会员服务
  • 论文服务

    一站式论文服务,客服一对一跟踪服务。

高原地震期刊 高原地震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