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副特产杂志投稿格式

4条回答

w2sa

郑振铎 笔 名: 西谛、郑源新、落雪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898-1958 民 族: 汉族 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同时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1927年旅居英、法,回国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库》主编,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1949年后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翌日因飞机失事突然遇难殉职。 著有专著《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蛰居散记》,译著《沙宁》、《血痕》、《灰色马》、《新月集》、《飞鸟集》、《印度寓言》,《郑振铎文集》、《郑振铎选集》,编辑《中国短篇小说集》、《北平笺谱》(与鲁迅合编)等。其中《猫》入选人教版初中教材。唯一的听众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无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的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直到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很年轻的林子,地上铺满了落叶。 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幽幽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 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厂第一支曲子。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将那把锯子带到林子里。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地诅咒:“我真是一个白痴!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老人叫住我,她说,“是我打搅了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有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格外晶莹。“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竞有人夸我,尽管她是一个可怜的聋子。我拉了,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如果她的耳朵不聋,一定早就捂着耳朵逃掉了。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人们表露的那种难以置信的表情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我紧闭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温,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若在以前,妹妹总会敲敲门,装作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现在已经不在乎了。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但我不会坐在木椅子上练习,而以前我会的。 不知为什么,总使我感到忐忑不安、甚至羞愧难当的是每天清晨我都要面对一个耳聋的老妇人全力以赴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了,并且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更要命的是我常常会忘记了她是个可怜的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从她的表情中我知道她现在的感觉一定不是在欣赏锯床腿了。妹妹逼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大,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述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更重要的,她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而你竞说她是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个美丽的早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 我看着这位老人安详地靠着木椅上,微笑着,手指悄悄打着节奏。我全力以地演奏,也许会给老人带来一丝快乐和幸福。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后来,我已经能足够熟练地操纵小提琴,它是我永远无法割舍的爱好。在不同的时期,我总会遇到一些大家组织的文艺晚会,我也有了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总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天清

arthurqian2003

本名:郑振铎  笔 名: 西谛、郑源新、落雪  性 别: 男 de  出生年月: 1898年-1958年  民 族: 汉族  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同时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1927年旅居英、法,回国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库》主编,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1949年后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翌日因飞机失事突然遇难殉职。  著有专著《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蛰居散记》,译著《沙宁》、《血痕》、《灰色马》、《印度寓言》,《郑振铎文集》、《郑振铎选集》,编辑《中国短篇小说集》、《北平笺谱》(与鲁迅合编)等。其中《猫》入选人教版初中教材,《唯一的听众》入选小学教材。  郑振铎虽然生长在温州,后来升学到北京,从铁路管理学校毕业后到了上海,长期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但是,他和故乡亲人却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回过故乡。茅盾在1921年10月15日致启明(周作人)的信中就曾提及“振铎回乡葬祖去了”(见《茅盾书信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出版)。据研究郑振铎的专家陈福康博士考证,这次经福州到长乐葬祖的时间有一个多月。这里的“回乡葬祖”,自然是回到祖籍地长乐首占村老家了。1995年初冬,长乐首占村为纪念郑振铎征集有关的文物,征集到一件珍贵的资料——首占郑氏残缺的“讣告”,在一张八开纸上,尚能见到具名者共36人,其中有“缌服侄曾孙振铎”等字样,分析起来,这是郑振铎的曾伯祖或曾叔祖丧葬的“讣告”,这正印证了他有“回乡葬祖”之行。另据首占郑氏族亲追忆,那个年代,首占“岱阳郑氏宗祠”内悬挂有许多反映郑氏先辈事迹的匾额和介绍,正中挂有明嘉靖名臣、刑部尚书郑世威(1503~1584年)亲书的“世培忠厚”的祖训……这一切,使郑振铎对先辈的业绩和可贵的品质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故乡增添了深厚的感情。因此,他虽然长期在异乡生活、学习、工作,但是,他却始终是关心和热爱故乡的。编辑本段与故乡人民心连心 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福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福州,各校学生曾先后两次集会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追悼被反动军警殴打致死的北京大学闽籍学生郭钦光;在厦门,青年学生举行集会示威游行,后来又发展成为有各界人士参加的国民大会,愤怒声讨军阀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五四的烈火,在八闽大地燃起,然而,日本帝国主义者却先后派军舰到厦门、福州,实行武装威胁,在福州甚至开枪逞凶。在北京的郑振铎闻讯,就积极参加组织旅京福建省学生抗日联合会,成为该会领导人之一。他参加编印《闽潮》,奔走呼号,声援故乡的反帝爱国运动,始终和故乡的人民心连心。原籍福建长乐的著名作家冰心,当时就读于北京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她就是在这次声援活动中认识郑振铎的。时隔60年,冰心对他的爱国爱乡热情和感慨激昂的发言,还有深刻的印象。编辑本段热情接待故乡学子 郑振铎虽然长期在京沪一带任职,但凡是故乡有人来访,他总是热情接待,并仔细了解故乡的情况。由于历史上长乐属福州府辖,所以从概念上说,故乡的范围自然是比较大的。1939年夏天,福州一位文学青年———三山中学高中生陈洪海(“青青文艺社”社员),因为听说暨南大学文学院在院长郑振铎主持下,教授阵容很强,他很想越级报考该院。经当时在福州供职的著名文学家郁达夫(1886~1945年)介绍,到上海去拜访郑振铎,受到其热情的接待。郑振铎看完介绍信之后,先了解郁达夫在福州的近况,接着又详细问及:陈仪(1886~1949年)主持福建省政府有些什么“措置”?省教育厅厅长郑贞文(1891~1969年)在治理教育方面有哪些成绩?因为那时正值郑贞文进行本省教育改革,省立县立学校停换教员校长的时候,他从报纸上已看到一些报道。他认为“郑贞文也有郑贞文的苦衷”,他特别关切地问:日本帝国主义者在福州横行的表现、福州的建设、文化事业进展、故乡失业人数和群众生活的情况怎样?……陈洪海介绍了有关情况之后,他感慨地说:“大概民国十七八年时代,福建人最来得乐观!”最后,郑振铎说,曾在福建出版的一本文学杂志上看到陈洪海的作品,颇为赞许。故乡的文学青年往访郑振铎,当然不止一个,黄骏霖先生在《忆西谛郑师》(载《榕花》1981年第一期)一文中,也谈及他在燕京大学求学和上海执教期间,受到这位“大同乡”亲切接待和关怀的情况。这些事例说明,郑振铎当时虽然没有到福州,但对故乡的情况却有所了解,并且极为关切。当然,他对故乡情况了解的渠道也是多方面的。编辑本段不忘故土乡情深厚 郑振铎不忘自己祖辈生长的故土,还表现在他的乡情上,他总是公开标明自己是福建长乐人,有时撰稿编书,还特意署上“长乐”二字,例如《清人杂剧初集跋》结尾时,就署“一九三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本集印成,长乐郑振铎跋”他编的一本书名就是《长乐郑氏汇印传奇第一集》,在此书的序文后,也署名:“一九三四年七月七日长乐郑振铎序”,甚至在他的印章中,也使用“长乐西谛”。“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直至他遇难的前十天,在“最后一次讲话”中,还说“我是生长在温州的福建人”。 郑振铎虽然自幼生长在温州,但因家庭生活环境关系,却能说福州方言,他和家里人日常谈话都是用福州话。1931年冬,郑振铎在《纪念几位今年逝去的友人》(载清华大学《文学月刊》第二卷第一期)一文中,提及他和胡也频(1903~1931年)在上海会面的一些情况时写道:“他和我见面的时候不少。他那生疏的福州话,常使我很感动,我虽生长在外乡,但对本地的乡谈,打得似乎要比他高明些。”这就是说,他们二人虽然长期在外地,但是郑振铎的福州话,要比胡也频说得好些。在饮食爱好方面,郑振铎也是保留着家乡的特色,以富有家乡风味的闽菜,招待文朋好友,显然,这是郑振铎所感到自豪的。他宴请鲁迅、冰心等人,席间吃的就是其母亲亲手烹调的福建菜。郑振铎还很喜欢福建的水仙花,曾把家乡人送去的水仙花特意赠给鲁迅。编辑本段乡情流露在作品中 从郑振铎的文学作品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对故乡感情之深。1926年,郑振铎到莫干山避暑期间写的散文《月夜之话》,通过月下乘凉的絮语,非常自然地流露出他对福州民歌的喜欢和赞赏。高梦旦先生向他介绍了三首福州民歌,他都一一抄录下来,并把福州方言民歌译成普通话,加以解释,通过自己的作品介绍给读者,的确像《真鸟仔》这样的福州民歌,“恐非‘非福州人’所能了解”,郑振铎因为懂得福州地区方言,才能够把原意译出。 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工农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他撷取了赴欧途中的一个生活片断,写了《海燕》。他凭借对故乡的了解,用工笔的手法描绘家乡在万物峥嵘、春意盎然的景象中,由南方回来的逗人喜爱的小燕子,任情地横掠斜飞,飞倦了就返回一年前的旧巢安身。他写道:“燕子归来寻旧垒”,“这便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可爱活泼的小燕子。”在“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的海路上,“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他从内心抒发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祖国和故乡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 因此,郑振铎长期在异乡,却能够乡音不改,在生活、饮食、爱好等方面,保持福州的特色,甚至反映到其作品之中,不但是从其家庭长辈接受了影响,还因为他和闽中文化人士常有交往。值得一提的是,1921年5月,他到商务印书馆工作之后,得到该馆编译所所长高梦旦的赏识,并于1923年与其小女高君箴(蕴华)结婚,感情十分融洽。高梦旦(1870~1936年),原名凤谦,常用笔名崇有,籍贯也是福建长乐,他是26岁才离开故乡的,老家就在与郑氏祖居地首占一田之隔的龙门乡,这样,郑振铎的一家仍然保持着家乡的某些特色,也是很自然的。而高梦旦学识丰富,谙熟闽中民间文学、方言和风土人情,也使郑振铎得到不少教益。 代表作品有:《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蛰居散记》,译著《沙宁》、《血痕》、《灰色马》、《新月集》、《飞鸟集》、《印度寓言》,《郑振铎文集》、《郑振铎选集》,编辑《中国短篇小说集》、《北平笺谱》(与鲁迅合编)等。其中《猫》入选人教版初中教材,《唯一的听众》选入六年级课本编辑本段福州之行收获巨大 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曾回到福建。1954年春,他在文化部任职期间,参加“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于2月27日到达福州,慰问驻福建前线三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作为慰问总团代表之一,曾在前线某部大会上讲话慰问驻军并作过报告,以具体的事实,生动地说明了祖国在总路线照耀下四年来各方面建设的辉煌成就,给广大指战员以极大鼓舞;他和代表们登山越海,深入前线进行亲切的慰问活动,受到指战员的热烈欢迎,在此期间,他还和文艺界人士举行座谈,进行了参观活动。他对福建发展的大好形势,有着很深的印象。3月4日,他在给友人刘哲民的信中写道:“福州市面很繁荣,土特产不少,因为交通不大方便,有的东西便无法运到外面推销。像漆的筷子,最为精良,但运到外边的却不是上等货,纸张也很好,水果极多,将来当能大大交流也。”信中还提到“工作很忙,不能有时间写信;但有些故事是应该写出的,不知在什么时候写?回北京后,又要大忙,恐更不容易动笔了。”4月1日,他在信中又写道:“这一月多的慰问,收获甚大,或将写几篇文章出来,正在仔细打腹稿;不知能否写好?”的确,他此行收获很大,故乡的山山水水,许多生动感人的事迹,在他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然而,由于他返北京后公务繁忙,终未能及时动笔。1957年他又因公来福州,关心问及清道光年间福州才女李桂玉所作的长篇评话《榴花梦》收集的情况。这部巨著,全书360卷,483万字,比《红楼梦》长4倍,他亲自查阅此书,建议由福建省文化厅,福建师大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珍藏。令人惋惜的是,郑振铎虽然对故土情深,但终因身负重任,工作繁忙,对外文化交流又多,不仅在来福建慰问一个多月里,他以公务为重,未曾回过长乐首占。1957年来榕以后,也未能再回故乡! 爱国爱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事实说明,郑振铎对故乡的感情很深,但这种乡情并非出于狭隘的家乡观念,他不论到哪里,总是积极投入于当地的爱国运动。他不论是在温州、在北京,或者在上海,他总是和当地文化人士一起,提倡新文化,并且积极投入反帝斗争和抗日救亡运动。他虽然能讲福州话,但与家乡来访的文学青年陈洪海等人谈话时,却是讲“国语”(普通话)。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他就主张“中国之知识界应一律说国语,如知识分子一直因循下去说他的方言,则国语永无普遍的一日。”显然,他虽热爱故乡,但他总是从整体来考虑,把对祖国的爱摆在前面的。而他为祖国的早日富强而忘我工作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追怀!编辑本段郑振铎的爱情故事 郑振铎,生于1898年,祖籍福建长乐。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运动时,他是北京铁路学校学生领袖,1919年,与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11月,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 恋爱 郑振铎的初恋并不顺利,那时,他正在北京读书,北京的福建同学组织抗日联合会,经常聚会。他自然是每会必到,到则必慷慨陈词。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女子高等学府——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以战国“四公子”自许的女高师“四公子”中,就有3个是福建籍。其中,有一个叫黄世瑛,出身于有钱人家,家里既有恒产,又代代做官,她的父亲此时正任教育部的主事,像她这样的小姐,居然也参加爱国活动,还担任了校学生自治会主席,而且长得很漂亮,在爱国学生运动中,郑振铎对她很有好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觉得只要几天不见黄世瑛,便仿佛定不下心来。有时,他正好有关于学生运动的事,便闯进女高师红楼去,当时,因五四运动的冲击,女高师当局已被迫放宽了原先如同监狱看守般的门卫制度。遗憾的是,由于黄世瑛的犹豫和她父母的反对,郑振铎长时间处于无可奈何的痛苦中。 1921年上半年,经沈雁冰介绍,郑振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编务之外,他还到商务出资办的神州女中兼课。这时,他的学生、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高梦旦先生的小女儿高君箴,闯入了他的生活。 1922年12月8日,他主编的《儿童世界》上发表了高君箴译述的童话《怪戒指》。她非常兴奋地对他说,今后还想再投稿。他似乎受到了鼓舞,但初恋的失败,使他变得格外谨慎。同事郑心南与他和高梦旦都是福建老乡,郑心南便找高梦旦去探探底。高梦旦一听心南的话,立即就高兴地同意了,还说,只怕自己的女儿配不上他。什么“门当户对”,什么亲戚议论,他老先生一概不管。梦旦早就看中了郑振铎人品好,有才华,认为如果有这样的东床佳婿,将是自己和女儿的幸福。高梦旦很快把君箴叫来,问了她的想法,并嘱咐她多与郑振铎接触,谈谈书,谈谈文学。 过了一段时间,也就是1923年4月,梦旦又让女儿与他一起去杭州旅游,好好谈谈。 结婚 经过一段时间后,郑振铎与高君箴的爱情成熟了,他们的婚礼定在这年的10月10日,在上海一品香饭店举行。 这时郑振铎的母亲和祖母,已搬到上海来了,母亲多么希望她惟一的儿子早点成家啊。然而,在婚礼的前一天,郑振铎忽然想起母亲没有现成的图章。这可怎么办?因为按照当时“文明结婚”的仪式,结婚证上必须盖上男女双方家长、介绍人以及新娘新郎的图章。他少年失父,因此母亲的章是万不可少的。 他急中生智,马上请人送信给好朋友瞿秋白,他是刻印章的高手。送信的人回来了,带来秋白的一张便条。打开一看,上题“秋白篆刻润格”,内开:石章每字二元,七日取件;如属急件,限日取件,润格加倍;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他知道秋白很幽默,以为秋白这个“润格”是表示实在太忙,无空刻。 怎么办呢?哦。对了,请雁冰刻吧,雁冰也会一手的。那时已是举行婚礼的前夕,雁冰便连夜赶刻起来。 第二天一早,雁冰将新刻的图章送到郑振铎家时,忽然秋白派人送来一封红纸包,上面大书“贺仪五十元”。“啊呀,秋白真是,何必送这样重的礼呢?”郑振铎正在说,雁冰便将那纸包打开了。一看,哈哈,却是三方图章,一个是郑振铎母亲的,另外两个一对,是郑振铎与君箴的。 郑振铎与君箴的对章上分别刻有边款“长”“乐”各一字。这真是巧意双关,一是祝他们白首偕老百年长乐,二是他们两家都是福建长乐人。雁冰和他一算:润格加倍,边款二元,恰好是五十元。秋白这个玩笑,出人意外,他和雁冰都忍不住捧腹大笑,更增添了喜庆气氛。自然,雁冰便将自己刻的那方图章“藏拙”了,因为秋白刻的高明得多。 出国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海市总工会召开市民抗议大会,郑振铎不但参加了聚会和游行,还与胡愈之等人联合写了一封给国民党的抗议信。在信中他们悲愤地说:“党国大计,纷纭万端,非弟等所愿过问。惟目睹此率兽食人之惨剧,则万难苟安缄默。弟等诚不忍见闸北数十万居民于遭李宝章、毕庶澄残杀之余,复在青天白日旗下,遭革命军队之屠戮,望先生等鉴而谅之。”最后署名,郑振铎是领衔者。 此信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后,影响很大,反动当局恼羞成怒,通知浙江军阀按名搜捕。4月28日,郑振铎最崇敬的李大钊先生,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残酷杀害。在这种白色恐怖的形势下,作为岳父的梦旦先生,坚决要他出国避难,妻子、母亲和祖母,虽然不放心他一个人在外飘泊,但在家实在太危险,她们竟都装出很高兴样子,反而鼓励他出国,要他在外读书。 1927年5月,他离妻别子,远赴法国。 在国外,他用自己裁制的小本本,记简单的日记,隔一段时间,他便根据这简单的原始日记,改写成详细、生动的日记,寄给妻子君箴。他后来出版的《欧行日记》就是其中保存下来的一部分,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他还从事译著工作。从1928年3月号起,《小说月报》开始每期连载他的《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中的恋爱故事》。 分离 家庭的幸福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此后,郑振铎与高君箴与整个民族一起又经历了许多风雨沧桑,终于迎来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然而,他们没有想到,1958年10月17日成了两人永诀的一天。 这天,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将率一个文化代表团出访。他起得比平日更早,同平时一样,匆匆记了前一天的日记。随后,又匆忙给在上海的朋友靳以写信,他说:“我就要动身到阿富汗去访问。先到莫斯科,再转塔什干,然后换机直飞喀布尔。麻烦的是,四季的衣服都要带齐。虽只有三天的旅程,却似整整地过一年…… ” 紧接着,为赶时间,他便大口大口地吃着早餐,吃完,跟家里人说他要走了,便由儿子陪着赶往机场。因天气不好,航班暂停,又与儿子一起回了家。下午,他接到可以起飞的通知,便又跟母亲、妻子告别:“我走了,这次是真的走了。”不料,他含笑而别的话,竟成谶语。 10月20日清晨,人们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惊悉:由北京飞往莫斯科的客机失事,我国文化代表团团长郑振铎等同志不幸遇难……编辑本段梁羽生谈郑振铎 (选自梁羽生《笔·剑·书》,“郑振铎与商务”) 第一个因飞机失事而死的名作家是徐志摩,第二个是郑振铎。谈徐志摩的甚多,我来谈谈郑振铎吧。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日,他担任“中国文化团”团长,往阿富汗与阿联访问,飞机在苏联境内的卡纳什地区失事。他的死是中国文化界的一大损失。 “五四”时期,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发生极大影响的两个文学团体,一个是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组成的“创造社”;另一个就是郑振铎、沈雁冰(茅盾)、耿济之、叶绍钧等人组成的“文学研究会”。前者着重在创作与文艺思潮的介绍,后者着重在文学名著的介绍、研究与古典文学的整理,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可说是各有千秋。 “文学研究会”成立于一九二一年,得到商务印书馆的全力支持,说来和郑振铎颇有关系。原来郑的妻子高君箴乃是当时商务元老高梦旦的女儿。郑振铎留学英国回来,便因岳父的关系,进了商务当编辑。 郑、高的婚礼是当年上海文化界的一件盛事,瞿秋白代表宾客致贺辞,“他便用‘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这个题目,讲了又庄严又诙谐的一番话。大意是妇女要解放,恋爱要自由。满堂宾客,有瞠目结舌者,有的鼓掌欢呼。”(见茅盾的《回忆录》)这些说话,现在看来,当然平常之极,但在当时(半个世纪以前的上海)还是足以震世骇俗的。虽然当时的上海,已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了。 不过郑振铎虽因岳父关系而进商务,却不能说他是“因人成事”,只能说是“相得益彰”。商务的藏书对他提供了研究的便利,而他对商务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年以上的知识分子大概还会记得商务出版的两种杂志——《东方杂志》与《小说月报》。这是中国在一九四九年解放前质量最高的两种杂志,作者都是第一流的名作家。郑振铎便曾当过《小说月报》的编辑。 但《小说月报》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名重士林的,它初期是由鸳鸯蝴蝶派作家恽铁樵主编;一九二一年后,茅盾接编,全盘革新,始成为新文艺的阵地。其后再由郑振铎接编,杂志有了更大的发展,这才是《小说月报》蜚声全国的黄金时代。郑振铎那部著名的《文学大纲》就是先在《小说月报》上连载的。 不过,他虽然主编了当年最出名的文艺刊物,“盖棺定论”,与其说他是名作家,却毋宁说他是名编辑、名学人、名藏书家。因为他在这三方面的贡献,实在要比他的创作大得多。他写过一些短篇历史小说和取材自希腊神话的小说,给读者的印象似乎并不怎么深刻,但他所主编的刊物,却无一不是曾发生过重大影响的第一流刊物,除《小说月报》之外,如《儿童世界》可说是儿童文学的启蒙,叶圣陶著名的童话《稻草人》便是在《儿童世界》发表的。以前在香港大学教过书的许地山,也曾将它谱过几支儿童歌曲。另外,如《新社会》、《文学》、《文学季刊》、《文学复兴》以及《时事新闻报》的副刊《学灯》等等,无一不是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起过重大作用。 另一个重大贡献,足以与他的编辑工作相提并论甚或超过的,是他对中国文献的搜罗和保全,他逝世之后,献给国家的藏书,就有九万册之多,其中珍本无数,贡献之大,可以想见。 他对于书籍的热爱,尤其中年时代,对文献的搜罗、保护,费尽心力,那是非常之令人感动的。他自己在《劫中得书记新序》(一九五六年版本)也曾经说过:“我曾经想到两块图章,一块是‘狂胪文献耗中年’,一块是‘不薄今人爱古人’。虽然不曾刻成,实际上,我的确是,对于古人、今人的著作,凡稍有可取,或可用的,都是兼收博爱的。而在我的中年时代,对于文献的确是十分热衷于搜罗、保护的。有时,常常做些‘举鼎绝膑’的事。虽力所不及,也奋起为之。究竟存十一于千百,未必全无补。”“狂胪文献耗中年”出自龚定盫诗。从序言中,可见他搜罗文献的苦心。 1953年全力筹备第一届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郑振铎任主任,庞薰琹任展览筹备会副主任。展览会得到中央领导的关心与肯定。

juyadong3000

本名:郑振铎 笔 名: 西谛、郑源新、落雪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898年-1958年 民 族: 汉族 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同时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1927年旅居英、法,回国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库》主编,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1949年后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翌日因飞机失事突然遇难殉职。 著有专著《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蛰居散记》,译著《沙宁》、《血痕》、《灰色马》、《印度寓言》,《郑振铎文集》、《郑振铎选集》,编辑《中国短篇小说集》、《北平笺谱》(与鲁迅合编)等。其中《猫》入选人教版初中教材,《唯一的听众》入选小学教材。 郑振铎虽然生长在温州,后来升学到北京,从铁路管理学校毕业后到了上海,长期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但是,他和故乡亲人却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回过故乡。茅盾在1921年10月15日致启明(周作人)的信中就曾提及“振铎回乡葬祖去了”(见《茅盾书信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出版)。据研究郑振铎的专家陈福康博士考证,这次经福州到长乐葬祖的时间有一个多月。这里的“回乡葬祖”,自然是回到祖籍地长乐首占村老家了。1995年初冬,长乐首占村为纪念郑振铎征集有关的文物,征集到一件珍贵的资料——首占郑氏残缺的“讣告”,在一张八开纸上,尚能见到具名者共36人,其中有“缌服侄曾孙振铎”等字样,分析起来,这是郑振铎的曾伯祖或曾叔祖丧葬的“讣告”,这正印证了他有“回乡葬祖”之行。另据首占郑氏族亲追忆,那个年代,首占“岱阳郑氏宗祠”内悬挂有许多反映郑氏先辈事迹的匾额和介绍,正中挂有明嘉靖名臣、刑部尚书郑世威(1503~1584年)亲书的“世培忠厚”的祖训……这一切,使郑振铎对先辈的业绩和可贵的品质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故乡增添了深厚的感情。因此,他虽然长期在异乡生活、学习、工作,但是,他却始终是关心和热爱故乡的。编辑本段与故乡人民心连心 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福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福州,各校学生曾先后两次集会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追悼被反动军警殴打致死的北京大学闽籍学生郭钦光;在厦门,青年学生举行集会示威游行,后来又发展成为有各界人士参加的国民大会,愤怒声讨军阀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五四的烈火,在八闽大地燃起,然而,日本帝国主义者却先后派军舰到厦门、福州,实行武装威胁,在福州甚至开枪逞凶。在北京的郑振铎闻讯,就积极参加组织旅京福建省学生抗日联合会,成为该会领导人之一。他参加编印《闽潮》,奔走呼号,声援故乡的反帝爱国运动,始终和故乡的人民心连心。原籍福建长乐的著名作家冰心,当时就读于北京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她就是在这次声援活动中认识郑振铎的。时隔60年,冰心对他的爱国爱乡热情和感慨激昂的发言,还有深刻的印象。编辑本段热情接待故乡学子 郑振铎虽然长期在京沪一带任职,但凡是故乡有人来访,他总是热情接待,并仔细了解故乡的情况。由于历史上长乐属福州府辖,所以从概念上说,故乡的范围自然是比较大的。1939年夏天,福州一位文学青年———三山中学高中生陈洪海(“青青文艺社”社员),因为听说暨南大学文学院在院长郑振铎主持下,教授阵容很强,他很想越级报考该院。经当时在福州供职的著名文学家郁达夫(1886~1945年)介绍,到上海去拜访郑振铎,受到其热情的接待。郑振铎看完介绍信之后,先了解郁达夫在福州的近况,接着又详细问及:陈仪(1886~1949年)主持福建省政府有些什么“措置”?省教育厅厅长郑贞文(1891~1969年)在治理教育方面有哪些成绩?因为那时正值郑贞文进行本省教育改革,省立县立学校停换教员校长的时候,他从报纸上已看到一些报道。他认为“郑贞文也有郑贞文的苦衷”,他特别关切地问:日本帝国主义者在福州横行的表现、福州的建设、文化事业进展、故乡失业人数和群众生活的情况怎样?……陈洪海介绍了有关情况之后,他感慨地说:“大概民国十七八年时代,福建人最来得乐观!”最后,郑振铎说,曾在福建出版的一本文学杂志上看到陈洪海的作品,颇为赞许。故乡的文学青年往访郑振铎,当然不止一个,黄骏霖先生在《忆西谛郑师》(载《榕花》1981年第一期)一文中,也谈及他在燕京大学求学和上海执教期间,受到这位“大同乡”亲切接待和关怀的情况。这些事例说明,郑振铎当时虽然没有到福州,但对故乡的情况却有所了解,并且极为关切。当然,他对故乡情况了解的渠道也是多方面的。编辑本段不忘故土乡情深厚 郑振铎不忘自己祖辈生长的故土,还表现在他的乡情上,他总是公开标明自己是福建长乐人,有时撰稿编书,还特意署上“长乐”二字,例如《清人杂剧初集跋》结尾时,就署“一九三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本集印成,长乐郑振铎跋”他编的一本书名就是《长乐郑氏汇印传奇第一集》,在此书的序文后,也署名:“一九三四年七月七日长乐郑振铎序”,甚至在他的印章中,也使用“长乐西谛”。“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直至他遇难的前十天,在“最后一次讲话”中,还说“我是生长在温州的福建人”。 郑振铎虽然自幼生长在温州,但因家庭生活环境关系,却能说福州方言,他和家里人日常谈话都是用福州话。1931年冬,郑振铎在《纪念几位今年逝去的友人》(载清华大学《文学月刊》第二卷第一期)一文中,提及他和胡也频(1903~1931年)在上海会面的一些情况时写道:“他和我见面的时候不少。他那生疏的福州话,常使我很感动,我虽生长在外乡,但对本地的乡谈,打得似乎要比他高明些。”这就是说,他们二人虽然长期在外地,但是郑振铎的福州话,要比胡也频说得好些。在饮食爱好方面,郑振铎也是保留着家乡的特色,以富有家乡风味的闽菜,招待文朋好友,显然,这是郑振铎所感到自豪的。他宴请鲁迅、冰心等人,席间吃的就是其母亲亲手烹调的福建菜。郑振铎还很喜欢福建的水仙花,曾把家乡人送去的水仙花特意赠给鲁迅。编辑本段乡情流露在作品中 从郑振铎的文学作品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对故乡感情之深。1926年,郑振铎到莫干山避暑期间写的散文《月夜之话》,通过月下乘凉的絮语,非常自然地流露出他对福州民歌的喜欢和赞赏。高梦旦先生向他介绍了三首福州民歌,他都一一抄录下来,并把福州方言民歌译成普通话,加以解释,通过自己的作品介绍给读者,的确像《真鸟仔》这样的福州民歌,“恐非‘非福州人’所能了解”,郑振铎因为懂得福州地区方言,才能够把原意译出。 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工农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他撷取了赴欧途中的一个生活片断,写了《海燕》。他凭借对故乡的了解,用工笔的手法描绘家乡在万物峥嵘、春意盎然的景象中,由南方回来的逗人喜爱的小燕子,任情地横掠斜飞,飞倦了就返回一年前的旧巢安身。他写道:“燕子归来寻旧垒”,“这便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可爱活泼的小燕子。”在“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的海路上,“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他从内心抒发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祖国和故乡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 因此,郑振铎长期在异乡,却能够乡音不改,在生活、饮食、爱好等方面,保持福州的特色,甚至反映到其作品之中,不但是从其家庭长辈接受了影响,还因为他和闽中文化人士常有交往。值得一提的是,1921年5月,他到商务印书馆工作之后,得到该馆编译所所长高梦旦的赏识,并于1923年与其小女高君箴(蕴华)结婚,感情十分融洽。高梦旦(1870~1936年),原名凤谦,常用笔名崇有,籍贯也是福建长乐,他是26岁才离开故乡的,老家就在与郑氏祖居地首占一田之隔的龙门乡,这样,郑振铎的一家仍然保持着家乡的某些特色,也是很自然的。而高梦旦学识丰富,谙熟闽中民间文学、方言和风土人情,也使郑振铎得到不少教益。 代表作品有:《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蛰居散记》,译著《沙宁》、《血痕》、《灰色马》、《新月集》、《飞鸟集》、《印度寓言》,《郑振铎文集》、《郑振铎选集》,编辑《中国短篇小说集》、《北平笺谱》(与鲁迅合编)等。其中《猫》入选人教版初中教材,《唯一的听众》选入六年级课本编辑本段福州之行收获巨大 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曾回到福建。1954年春,他在文化部任职期间,参加“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于2月27日到达福州,慰问驻福建前线三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作为慰问总团代表之一,曾在前线某部大会上讲话慰问驻军并作过报告,以具体的事实,生动地说明了祖国在总路线照耀下四年来各方面建设的辉煌成就,给广大指战员以极大鼓舞;他和代表们登山越海,深入前线进行亲切的慰问活动,受到指战员的热烈欢迎,在此期间,他还和文艺界人士举行座谈,进行了参观活动。他对福建发展的大好形势,有着很深的印象。3月4日,他在给友人刘哲民的信中写道:“福州市面很繁荣,土特产不少,因为交通不大方便,有的东西便无法运到外面推销。像漆的筷子,最为精良,但运到外边的却不是上等货,纸张也很好,水果极多,将来当能大大交流也。”信中还提到“工作很忙,不能有时间写信;但有些故事是应该写出的,不知在什么时候写?回北京后,又要大忙,恐更不容易动笔了。”4月1日,他在信中又写道:“这一月多的慰问,收获甚大,或将写几篇文章出来,正在仔细打腹稿;不知能否写好?”的确,他此行收获很大,故乡的山山水水,许多生动感人的事迹,在他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然而,由于他返北京后公务繁忙,终未能及时动笔。1957年他又因公来福州,关心问及清道光年间福州才女李桂玉所作的长篇评话《榴花梦》收集的情况。这部巨著,全书360卷,483万字,比《红楼梦》长4倍,他亲自查阅此书,建议由福建省文化厅,福建师大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珍藏。令人惋惜的是,郑振铎虽然对故土情深,但终因身负重任,工作繁忙,对外文化交流又多,不仅在来福建慰问一个多月里,他以公务为重,未曾回过长乐首占。1957年来榕以后,也未能再回故乡! 爱国爱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事实说明,郑振铎对故乡的感情很深,但这种乡情并非出于狭隘的家乡观念,他不论到哪里,总是积极投入于当地的爱国运动。他不论是在温州、在北京,或者在上海,他总是和当地文化人士一起,提倡新文化,并且积极投入反帝斗争和抗日救亡运动。他虽然能讲福州话,但与家乡来访的文学青年陈洪海等人谈话时,却是讲“国语”(普通话)。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他就主张“中国之知识界应一律说国语,如知识分子一直因循下去说他的方言,则国语永无普遍的一日。”显然,他虽热爱故乡,但他总是从整体来考虑,把对祖国的爱摆在前面的。而他为祖国的早日富强而忘我工作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追怀!编辑本段郑振铎的爱情故事 郑振铎,生于1898年,祖籍福建长乐。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运动时,他是北京铁路学校学生领袖,1919年,与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11月,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 恋爱 郑振铎的初恋并不顺利,那时,他正在北京读书,北京的福建同学组织抗日联合会,经常聚会。他自然是每会必到,到则必慷慨陈词。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女子高等学府——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以战国“四公子”自许的女高师“四公子”中,就有3个是福建籍。其中,有一个叫黄世瑛,出身于有钱人家,家里既有恒产,又代代做官,她的父亲此时正任教育部的主事,像她这样的小姐,居然也参加爱国活动,还担任了校学生自治会主席,而且长得很漂亮,在爱国学生运动中,郑振铎对她很有好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觉得只要几天不见黄世瑛,便仿佛定不下心来。有时,他正好有关于学生运动的事,便闯进女高师红楼去,当时,因五四运动的冲击,女高师当局已被迫放宽了原先如同监狱看守般的门卫制度。遗憾的是,由于黄世瑛的犹豫和她父母的反对,郑振铎长时间处于无可奈何的痛苦中。 1921年上半年,经沈雁冰介绍,郑振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编务之外,他还到商务出资办的神州女中兼课。这时,他的学生、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高梦旦先生的小女儿高君箴,闯入了他的生活。 1922年12月8日,他主编的《儿童世界》上发表了高君箴译述的童话《怪戒指》。她非常兴奋地对他说,今后还想再投稿。他似乎受到了鼓舞,但初恋的失败,使他变得格外谨慎。同事郑心南与他和高梦旦都是福建老乡,郑心南便找高梦旦去探探底。高梦旦一听心南的话,立即就高兴地同意了,还说,只怕自己的女儿配不上他。什么“门当户对”,什么亲戚议论,他老先生一概不管。梦旦早就看中了郑振铎人品好,有才华,认为如果有这样的东床佳婿,将是自己和女儿的幸福。高梦旦很快把君箴叫来,问了她的想法,并嘱咐她多与郑振铎接触,谈谈书,谈谈文学。 过了一段时间,也就是1923年4月,梦旦又让女儿与他一起去杭州旅游,好好谈谈。 结婚 经过一段时间后,郑振铎与高君箴的爱情成熟了,他们的婚礼定在这年的10月10日,在上海一品香饭店举行。 这时郑振铎的母亲和祖母,已搬到上海来了,母亲多么希望她惟一的儿子早点成家啊。然而,在婚礼的前一天,郑振铎忽然想起母亲没有现成的图章。这可怎么办?因为按照当时“文明结婚”的仪式,结婚证上必须盖上男女双方家长、介绍人以及新娘新郎的图章。他少年失父,因此母亲的章是万不可少的。 他急中生智,马上请人送信给好朋友瞿秋白,他是刻印章的高手。送信的人回来了,带来秋白的一张便条。打开一看,上题“秋白篆刻润格”,内开:石章每字二元,七日取件;如属急件,限日取件,润格加倍;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他知道秋白很幽默,以为秋白这个“润格”是表示实在太忙,无空刻。 怎么办呢?哦。对了,请雁冰刻吧,雁冰也会一手的。那时已是举行婚礼的前夕,雁冰便连夜赶刻起来。 第二天一早,雁冰将新刻的图章送到郑振铎家时,忽然秋白派人送来一封红纸包,上面大书“贺仪五十元”。“啊呀,秋白真是,何必送这样重的礼呢�”郑振铎正在说,雁冰便将那纸包打开了。一看,哈哈,却是三方图章,一个是郑振铎母亲的,另外两个一对,是郑振铎与君箴的。 郑振铎与君箴的对章上分别刻有边款“长”“乐”各一字。这真是巧意双关,一是祝他们白首偕老百年长乐,二是他们两家都是福建长乐人。雁冰和他一算:润格加倍,边款二元,恰好是五十元。秋白这个玩笑,出人意外,他和雁冰都忍不住捧腹大笑,更增添了喜庆气氛。自然,雁冰便将自己刻的那方图章“藏拙”了,因为秋白刻的高明得多。 出国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海市总工会召开市民抗议大会,郑振铎不但参加了聚会和游行,还与胡愈之等人联合写了一封给国民党的抗议信。在信中他们悲愤地说:“党国大计,纷纭万端,非弟等所愿过问。惟目睹此率兽食人之惨剧,则万难苟安缄默。弟等诚不忍见闸北数十万居民于遭李宝章、毕庶澄残杀之余,复在青天白日旗下,遭革命军队之屠戮,望先生等鉴而谅之。”最后署名,郑振铎是领衔者。 此信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后,影响很大,反动当局恼羞成怒,通知浙江军阀按名搜捕。4月28日,郑振铎最崇敬的李大钊先生,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残酷杀害。在这种白色恐怖的形势下,作为岳父的梦旦先生,坚决要他出国避难,妻子、母亲和祖母,虽然不放心他一个人在外飘泊,但在家实在太危险,她们竟都装出很高兴样子,反而鼓励他出国,要他在外读书。 1927年5月,他离妻别子,远赴法国。 在国外,他用自己裁制的小本本,记简单的日记,隔一段时间,他便根据这简单的原始日记,改写成详细、生动的日记,寄给妻子君箴。他后来出版的《欧行日记》就是其中保存下来的一部分,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他还从事译著工作。从1928年3月号起,《小说月报》开始每期连载他的《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中的恋爱故事》。 分离 家庭的幸福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此后,郑振铎与高君箴与整个民族一起又经历了许多风雨沧桑,终于迎来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然而,他们没有想到,1958年10月17日成了两人永诀的一天。 这天,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将率一个文化代表团出访。他起得比平日更早,同平时一样,匆匆记了前一天的日记。随后,又匆忙给在上海的朋友靳以写信,他说:“我就要动身到阿富汗去访问。先到莫斯科,再转塔什干,然后换机直飞喀布尔。麻烦的是,四季的衣服都要带齐。虽只有三天的旅程,却似整整地过一年…… ” 紧接着,为赶时间,他便大口大口地吃着早餐,吃完,跟家里人说他要走了,便由儿子陪着赶往机场。因天气不好,航班暂停,又与儿子一起回了家。下午,他接到可以起飞的通知,便又跟母亲、妻子告别:“我走了,这次是真的走了。”不料,他含笑而别的话,竟成谶语。 10月20日清晨,人们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惊悉:由北京飞往莫斯科的客机失事,我国文化代表团团长郑振铎等同志不幸遇难……编辑本段梁羽生谈郑振铎 (选自梁羽生《笔·剑·书》,“郑振铎与商务”) 第一个因飞机失事而死的名作家是徐志摩,第二个是郑振铎。谈徐志摩的甚多,我来谈谈郑振铎吧。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日,他担任“中国文化团”团长,往阿富汗与阿联访问,飞机在苏联境内的卡纳什地区失事。他的死是中国文化界的一大损失。 “五四”时期,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发生极大影响的两个文学团体,一个是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组成的“创造社”;另一个就是郑振铎、沈雁冰(茅盾)、耿济之、叶绍钧等人组成的“文学研究会”。前者着重在创作与文艺思潮的介绍,后者着重在文学名著的介绍、研究与古典文学的整理,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可说是各有千秋。 “文学研究会”成立于一九二一年,得到商务印书馆的全力支持,说来和郑振铎颇有关系。原来郑的妻子高君箴乃是当时商务元老高梦旦的女儿。郑振铎留学英国回来,便因岳父的关系,进了商务当编辑。 郑、高的婚礼是当年上海文化界的一件盛事,瞿秋白代表宾客致贺辞,“他便用‘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这个题目,讲了又庄严又诙谐的一番话。大意是妇女要解放,恋爱要自由。满堂宾客,有瞠目结舌者,有的鼓掌欢呼。”(见茅盾的《回忆录》)这些说话,现在看来,当然平常之极,但在当时(半个世纪以前的上海)还是足以震世骇俗的。虽然当时的上海,已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了。 不过郑振铎虽因岳父关系而进商务,却不能说他是“因人成事”,只能说是“相得益彰”。商务的藏书对他提供了研究的便利,而他对商务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年以上的知识分子大概还会记得商务出版的两种杂志——《东方杂志》与《小说月报》。这是中国在一九四九年解放前质量最高的两种杂志,作者都是第一流的名作家。郑振铎便曾当过《小说月报》的编辑。 但《小说月报》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名重士林的,它初期是由鸳鸯蝴蝶派作家恽铁樵主编;一九二一年后,茅盾接编,全盘革新,始成为新文艺的阵地。其后再由郑振铎接编,杂志有了更大的发展,这才是《小说月报》蜚声全国的黄金时代。郑振铎那部著名的《文学大纲》就是先在《小说月报》上连载的。 不过,他虽然主编了当年最出名的文艺刊物,“盖棺定论”,与其说他是名作家,却毋宁说他是名编辑、名学人、名藏书家。因为他在这三方面的贡献,实在要比他的创作大得多。他写过一些短篇历史小说和取材自希腊神话的小说,给读者的印象似乎并不怎么深刻,但他所主编的刊物,却无一不是曾发生过重大影响的第一流刊物,除《小说月报》之外,如《儿童世界》可说是儿童文学的启蒙,叶圣陶著名的童话《稻草人》便是在《儿童世界》发表的。以前在香港大学教过书的许地山,也曾将它谱过几支儿童歌曲。另外,如《新社会》、《文学》、《文学季刊》、《文学复兴》以及《时事新闻报》的副刊《学灯》等等,无一不是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起过重大作用。 另一个重大贡献,足以与他的编辑工作相提并论甚或超过的,是他对中国文献的搜罗和保全,他逝世之后,献给国家的藏书,就有九万册之多,其中珍本无数,贡献之大,可以想见。 他对于书籍的热爱,尤其中年时代,对文献的搜罗、保护,费尽心力,那是非常之令人感动的。他自己在《劫中得书记新序》(一九五六年版本)也曾经说过:“我曾经想到两块图章,一块是‘狂胪文献耗中年’,一块是‘不薄今人爱古人’。虽然不曾刻成,实际上,我的确是,对于古人、今人的著作,凡稍有可取,或可用的,都是兼收博爱的。而在我的中年时代,对于文献的确是十分热衷于搜罗、保护的。有时,常常做些‘举鼎绝膑’的事。虽力所不及,也奋起为之。究竟存十一于千百,未必全无补。”“狂胪文献耗中年”出自龚定盫诗。从序言中,可见他搜罗文献的苦心。 1953年全力筹备第一届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郑振铎任主任,庞薰琹任展览筹备会副主任。展览会得到中央领导的关心与肯定。 我来评论>>

hywl87

1DaveWenny,YongLiu,KasDFirstyearfieldgrowthof  NewForests,1988,2:111-  2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培养基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0,12(增刊1):71-  3刘勇,宋廷茂,彭祚登,彭景田,许永林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培育技术的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2):10-  4刘勇,朱学存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化学修根效果与根生长潜力测定的研究北京  林业大学学报,1991,13(2):21-  5刘勇苗木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1,4(3):62-    6刘勇,龚怀勋硫化铜对容器苗的修根作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14(增  刊2)50-  7刘勇从多功能林业的兴起看我国林业的发展道路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  社科版74-  8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张建国,丛日春,赵朝中,许广武,李志丹,孙庆杰,  孙玉祥,李宝君大兴安岭主要针叶树种移植容器苗的培育技术与造林效果的研究北京  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1-  9宋廷茂,刘勇,彭祚登,丛日春,张建国,孙庆杰,李宝君,孙玉祥,赵朝中,  李志丹,许广武,许辉,邢恩铎兴安落叶松野生苗利用技术与造林效果的研究北京林  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49-  10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印佩文,田淑静塑料大棚育苗技术十大关键技术-西  林吉林业局大棚育苗技术经验总结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68-  11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张建国,李志丹,刘晓娟兴安落叶松塑料大棚育苗截  根技术与机理的研究北京林业大报,1990,12(增刊2):1-  12田淑静,彭祚登,刘勇,张建国,宋廷茂,李树生,孙庆杰,李志丹,孙玉祥,  徐桂林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出圃苗龄型与移植密度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  12(增刊2):21-  13彭祚等,宋廷茂,刘勇兴安落叶松育苗播种日期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0,12(增刊2):72-  14刘勇容器移植苗-----一种新的苗木类型北京林业科技,1990,1:44-  15刘勇美国爱达荷大学林学系研究生教学概况中国林业教育,1990,2:62-    16刘勇碳酸铜在林业中的使用世界林业研究,1991,4(1):91-  17刘勇法国的地区整治和重建技术世界林业研究,1992,5(4):89-  18LiuYRootGrowthPotentialandEnergySourcesforNewRoot  GrowthofThreeConiferSpeciesinNorthernCJournalofBeijingForestry  University(EnglishEdition),1993,V2,N1,10-  19刘勇我国北方针叶树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苗木根生长潜力北  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69-  20刘勇我国北方针叶树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I)----碳水化合物在苗木生  根过程中的作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76-  21宋廷茂,张建国,刘勇,彭祚登,赵朝中,李志丹,大兴安岭地区主要针叶树种  苗木活力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1-  22印佩文,宋廷茂,彭祚登,刘勇,赵朝中,李志丹,李万棋兴安落叶松育苗播  种量与密度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96-  23刘勇适地适苗造林探讨中国林学会造林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造林论文  集,中国林业出版34-  24刘勇我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II)----苗木的休眠与萌芽生  理青年林业科学家论丛,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28-  25刘勇我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V)----苗木形态与造林成活及  初期生长的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4):16-  26刘勇我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V)----苗木形态与苗木生理的  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4):118-  27刘勇我国林业发展应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世界林业研究,1995,8(1):54-    28刘勇贮藏对针叶树苗木活力和苗木生理影响林业科学,1995,31(5):414-    29刘勇油松侧柏叶绿素含量与苗木质量关系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370-  30刘勇世界林业教育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6,9(2)∶11-  31刘勇,林平世界林业推广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7,10(2):50-  32刘勇世界林业推广趋势及其启示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世界林业经济专业委员会  论文集世界林业研究,1998,11:106-  33刘勇针叶树苗木抗裸根晾晒能力的研究中国青年绿色论坛--中国林学会第  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林业资源管理特刊,22-  34AjitKumarBanarjee,刘勇98洪灾对制定林业规划的启示世界林业研究,  1998,11(6):29-  35刘勇,陈艳,张志毅,李新国不同施肥处理对三倍体毛白杨苗木生长及抗寒性  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1):38-  36刘勇我国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进展。唯一作者、世界林业研究,2000,13  (5):43-  37刘洲鸿,刘勇不同水分处理对侧柏苗木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中国林学会造林  分会第4届理事会暨学术讨论会造林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84~  38刘勇我国林木种子培育理论和技术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1,14(4):43-  39师晨娟,刘勇,胡长寿青海云杉硬枝扦插繁殖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2,24(2):259~  40刘勇加入WTO与中国环境问题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02,81(2):26~  41刘洲鸿,刘勇,段树生不同水分条件下施肥对侧柏苗木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5/6):56~  42王继永,王文全,刘勇林药间作系统中药用植物光合生理适应性规律研究林  业科学研究,2003,16(2):129~  43王继永,王文全,刘勇,魏胜利乌拉尔甘草生物特性及资源培育研究进展世  界林业研究,2003,16(2):28~  44WangLixian,LiuYEffectsoffertilizationtreatmentson  plantationgrowthoftriploidclonesinPForestryStudiesin  C2003,5(3):13~  45刘勇让高校领导务“正业”,光明日报,2003,11,  46李瑞生,刘勇,乌丽雅斯欧美雄性不育杨组培苗移栽用栽培基质配方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2003,4(总第234期):53~  47王继永,王文全,刘勇林药间作系统对药用植物产量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  报,2003,25(6):55~  48乌丽雅斯,刘勇,李瑞生,李志丹,陈彩霞容器育苗质量调控技术研究评述,  世界林业研究,2004,17(2):9~  49乌丽雅斯,刘勇造林树种苗木定向培育理论探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  26(4):85~  50张燕,刘勇,王继永,王文全药用植物专用肥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国中药杂  志,2004,29(8):719~  51刘勇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四个环节看图书馆介入途径,2004,见丁有  骏,刘勇主编,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北京高校第七届图书情报资料学术年会论文集,北  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2~  52刘勇,王玉杰,张玉杰,程燕妮,冯菁创新人才知识结构构建与高校图书馆,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增刊)1~  53赵世华,刘勇,王玉杰,成惠萍,程燕妮,孙丽川,张宝颖林业创新人才培养  与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增刊)19~第  二作者  54白淑兰,白玉娥,方亮,刘勇土生空团菌与虎榛子形成的菌根及其对虎榛子生  长的影响,林业科学,2004,40(6):194~  55白淑兰,赵春杰,房耀维,白玉娥,刘勇粘盖牛肝菌不同菌株对Zn2+、Cd2+的  吸附及其对油松Zn2+、Cd2+的耐受性,生态学报,2005,25(2):220~  56张燕,王继永,刘勇,王文全氮肥对乌拉尔甘草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北京  林业大学学报,2005,27(3):57~  57齐涛,刘勇,王春成,袁功英,李志丹苗圃库存销售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开发,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2):226~  58白淑兰,刘勇,周晶,董智,樊荣大青山外生菌根真菌资源与生态研究,生态  学报,2006,26(3):837~  59刘建功,刘勇中国林木种苗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与对策,林业经济,2006,164  (3)22~  60刘建功,赵淑荣,刘勇,潘玉兴,李钧平阴玫瑰花器官生长特性调查研究,中  国林副特产,2006,82(3):10~  61师晨娟,刘勇,张林玉苗木抗旱生理及抗旱调控技术,世界林业研究,2006,  19(3):33~  62刘勇复杂系统创造力模型的构建,见陈晓阳主编,林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  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57~  63师晨娟,刘勇,荆涛植物激素抗逆性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6,19  (5):21~  64李国雷,刘勇,郭蓓,徐扬,张可栋,赵双荣我国飞播造林研究进展,世界林  业研究,2006,19(6):45~  65李国雷,刘勇,徐扬,郭蓓,张可栋,赵双荣飞播油松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6(4):369~  66王兰珍,刘勇黄芩种质资源及培育技术研究进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  29(2):138~  67李国雷,刘勇,徐扬,郭蓓,张可栋,赵双荣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植被发育  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2):70~  68李国雷,刘勇,郭蓓,徐扬,张可栋,赵双荣保留密度对飞播油松林下植被发  育影响的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3):105~  69郭蓓,刘勇,李国雷,甘敬,徐扬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响  应林业科学,2007,43(7):128-  70朱芹,刘勇肥料与调节剂对山茱萸生长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中南林业科技  大学学报,2007,27(3):20~  71李国雷,刘勇,甘敬,郭蓓,徐扬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季节  响应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2):82~  72李国雷,刘勇,于海群,吕瑞恒,徐扬,郭蓓北京柏木井飞播油松群落特征分  析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28(1):1~  73李国雷,刘勇,李俊清,李瑞生油松飞播林土壤质量评判及其调控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2(3):19~  74徐扬,刘勇,李国雷,郭蓓,李瑞生间伐强度对油松中龄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2(3):135~  75何斌,王兰珍,谢秀丽,刘勇异株荨麻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348~  76刘勇,李国雷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分解特性林业科学研究,2008,21(4):500~  77刘勇,宋廷茂,翟明普,李国雷用系统科学指导和丰富森林培育学林业科学2008,44(7):1~  78于海群,刘勇,李国雷,李瑞生,吕瑞恒油松幼龄人工林土壤质量对间伐强度的响应水土保持通报,2008,28(3):65~  79李国雷,刘勇,李瑞生,徐扬,郭蓓油松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归还及组分对间伐强度的响应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5):52~  80GuoleiLI,YongLIU,JingGAN,BeiGUO,YangXUSeasonalresponseofsoilenzymeactivitytothinningintensityofaerialseededPFrontiersofForestryinChina,2008,3(3):286-DOI1007/s11461-008-0061-  81刘勇,李国雷,李瑞生,郭蓓,徐扬密度调控对油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6):18-  82李国雷,刘勇,李瑞生,吕瑞恒,徐扬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演变林业科学,2008,44(9):76-  83吕瑞恒,刘勇北京山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及土壤肥力的关系第九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11月22-24日,中国北京,69-优秀论文奖  84徐庆华,刘勇,马履一,姜长吉,刘福森,李雪莲,姜辉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数学模型拟合分析第九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11月22-24日,中国北京,206-  85尹伟伦,刘勇,李国雷,王兰珍,吕瑞恒用系统思想提高林业学生的创造力----一个新的创造力理论及其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实践案例林业教育国际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林业教育培训论坛论文集,2008年12月8-9日,中国北京,152-  86李国雷,刘勇,吕瑞恒,于海群,李瑞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调控对林下植被发育的作用过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1(1):19-  87李国雷,刘勇,于海群,吕瑞恒,李瑞生油松(Pinustabulaeformis)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对油松生长节律的响应生态学报29(3):1264-  88刘勇,李国雷,林平,姜辉,于海群,吕瑞恒华北落叶松人工幼、中龄林土壤肥力变化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1(3):17-  89吕瑞恒,刘勇,李国雷,于海群,杨占军,李秀玲北京延庆飞播林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的差异东北林业大学学报,37(5):39-  90Shu-LanBai,Guo-LeiLi,YongLiu,RKastenDumroese,andRui-HengLOstryopsisdavidianaseedlingsinoculatedwithectomycorrhizalfungifacilitateformationofmycorrhizaeonPMycorrhiza,19:425-DOI1007/s00572-009-0245-  91GuoleiLI,YongLIU,RuishengLI,BeiGUO,YangXUResponsesofdecompositionrate,nutrientreturn,andcompositionofleaflittertothinningintensitiesinaPFrontiersofForestryinChina,2009,4(13):XXXXDOI1007/s11461-009-0058-7  92GuoleiLI,YongLIU,LvyiMA,RuihengLV,HaiqunYU,ShulanBAI,YaoyaoKANGComparisonoftreegrowthandundergrowthdevelopmentinaeriallyseededandplantedPFrontiersofForestryinChina,2009,4(3):283-DOI1007/s11461-009-0049-  93吕瑞恒,刘勇,于海群,李国雷,刘辉,王玉江北京山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肥力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6):158-  94孙慧彦,刘勇,马履一,贾忠奎,康瑶瑶,金虎范,祝燕,侯炳柱,尹凤君长白落叶松苗木质量与造林效果关系的比较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6):176-  95刘勇,李国雷,吕瑞恒,赵华关于加强森林培育学理论研究的探讨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分会论文集优秀论文二等奖。  96祝燕,刘勇,李国雷,马跃,朱中一控释氮肥在长白落叶松苗木培育中的应用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分会论文集  97金虎范,刘勇,山本福寿,李国雷,吕瑞恒日本琦玉县饭能市的山村环保旅游业世界林业研究,2010,23(1):67-  98徐庆华,刘勇,马履一,徐程杨,魏红旭土壤含水率对长白落叶松幼苗生长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31-  99江俐妮,魏红旭,刘勇,徐程扬,马履一长白落叶松播种苗根系形态可塑性与氮素空间异质性关系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24-  100徐庆华,刘勇,马履一,王少华,侯炳柱,尹凤君长白落叶松苗高生长与气象因子相关关系分析林业科技,2010,35(1):1-  101徐庆华,刘勇,马履一,李友安长白落叶松幼苗耗水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3):12-  102刘勇,何斌毕节试验区生态现代化实现途径探讨毕节学院学报,2010,28(5):53-  103刘勇,李国雷,吕瑞恒,赵华关于加强森林培育学理论研究的探讨世界林业研究,2010,23(3):64-  104林娜,刘勇,李国雷,吕瑞恒,王少华,侯炳柱,尹凤君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世界林业研究,2010,23(3):44-  105何斌,王兰珍,刘勇3个种源异株荨麻光合特性的比较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4):355-361,  106YongLiu,Guo-LeiLi,Hai-QunYu,Rui-HengLCreativitytheoryofecosystems:A23rdIUFROWorldCongress,August23-28,2010,Seoul,RepublicofKOInTheInternationalForestryReview,2010,12(5):86  107YongLiu,KastenDumroese,GuoleiLi,RuihengLStudyingrelationshipsofbiodiversityandecosystemfunction:23rdIUFROWorldCongress,August23-28,2010,Seoul,RepublicofKPInTheInternationalForestryReview,2010,12(5):88  108赵华,刘勇,李国雷,吕瑞恒造林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系统方法论研究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0,29(3):6-10,  109林娜,刘勇,李国雷,于海群森林土壤酶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0,23(4):21-  110李国雷,刘勇SPSS统计软件在林业试验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中国林业教育,28(5):66-  111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第十一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2010,10,9-四川雅安436-  112林娜,刘勇,李国雷,于海群ThecomparisonofsoilenzymeactivityindifferentageofP第十一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2010,10,9-四川雅安418-  113徐庆华,刘勇,马履一,贾忠奎,丰庆荣不同播种覆盖物对种子出苗率和土壤蒸发量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4(5):149-  114吴雅婧,刘勇,郭素娟,王静植物性原料堆沤基质化处理及氮素释放特性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0):95-  115PingJiang,YuyangSong,YongLComparativeStudyonCommunityCharacteristicsofDesertNon-CommercialForestsinNorthwestChinaofXinjiangafterBeingClosed6Y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batingLandDegradationandAnnualCouncilorMeetingofWASWACLANDCON1010,October11-15,2010,  116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主,39(1):24-  117祝燕,马履一,刘勇,李国雷,马跃,朱中一控释氮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1):24-  118HaoHu,YongLiu,Guang-LuShi,Yue-PingLiu,Rui-JieWu,Ai-ZhenYang,Yi-MingWang,Bao-GuangHuaandYou-NianWPPhysiologiaPlantarum2011,142:390-ISSN0031-doi:111/1399-x(SCI收录,影响因子067)  119GLLi,YLiu,YZhu,JYang,HYSun,ZKJia,LYMInfluenceofinitialageandsizeonthefieldperformanceofLNewForests2011,42:215-DOI1007/s11056-011-9248-x(SCI,correspondenceauthor)  120康瑶瑶,刘勇,李国雷;马履一,贾忠奎,姜长吉,刘福森,李学莲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移栽期失水胁迫对其活力的影响林业科学,2011,47(6):188-  121刘勇,李国雷,祝燕,吴雅婧,林娜,邹尚庆,蒋乐中国林木种子生物学与种子经营技术进展林业科学,2011,47(8):143-  122李国雷,刘勇,祝燕苗木切根技术研究进展林业科学,2011,47(9):140-  123祝燕,刘勇,李国雷,林平,康瑶瑶,孙宇氮素营养对长白落叶松移植苗生长及养分状况的影响林业科学,2011,47(9):168-  124李国雷,刘勇,祝燕秋季施肥调控苗木质量研究评述林业科学,2011,47(11):166-  125赵华,刘勇,金小麒贵州林业发展区划数量化划分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2):7-  126康瑶瑶,刘勇,马履一,李国雷,祝燕,马跃施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养分库氮磷吸收及利用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2):31-36  127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24-  128祝燕,马履一,刘勇,李国雷,马跃,朱中一控释氮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1):24-  129林娜,刘勇,于海群,李国雷,吕瑞恒不同林龄飞播油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3):16-  130李国雷,刘勇,祝燕,孙宇,邹尚庆苗木稳态营养加载技术研究进展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2):117-  131李国雷,刘勇,祝燕,李庆梅,孙宇,邹尚庆,蒋乐国外苗木质量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1,24(2):27-  132陈晓,刘勇,李国雷,孙巧玉,张硕,许飞土壤真菌研究方法及人为干扰对森林土壤真菌群落影响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1,24(5):7-  孙宇,李国雷,刘勇,马履一,贾忠奎,祝燕磷肥施用方式对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生长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5):16-  134孙宇,李国雷,刘勇,马履一,祝燕,姜长吉,刘福森,李学莲水施磷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2):219-

中国林副特产相关问题

  • 中国林副特产杂志怎么投稿

    1、中国栘依属一新种—长爪栘依,植物研究,2011(4),署名第一2、四川凤仙花属(凤仙花科)一新种—凉山凤仙花,广西植物,2011(4),署名第一3、木荷属(山茶科)一新变种—扁果银木荷,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1(3),独撰4、四川凤仙花属植物资源及新分布记录种,四川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2),独撰5、四川白珠树属(Gaultheria)一新变种,植物研究,2007(1),署名第一6

    陶瓷汪
  • 中国林副特产杂志投稿流程

    回答 1、先将蒲公英的根洗净切成5毫米左右的小段。2、然后置于烤箱中,在200-300℃温度中烘干。3、取出后在蒸笼中蒸15分钟,取出后自然降温。4、然后用粉碎机粉碎使颗粒在3毫米以下。5、放到炒锅中在500-1000℃的温度下,炒至颜色到浅褐色为止,取出降至常温即可包装。

    huangwu2000
  • 中国林副特产杂志难不难

    木质生物能源利用技术研究 刘守新,李海潮,张世润 文献来自: 中国林副特产 2001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木材是生物能源的主体,开展木质生物能源利用技术研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木质生物能源 木材是生物能源的主体,它是最古老的能源物质。 20世纪 70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木质生物能源的利用给予 被引用次数: 7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我国未来可

    tiger23456
  • 中国林副特产杂志审稿周期

    1、中国栘依属一新种—长爪栘依,植物研究,2011(4),署名第一2、四川凤仙花属(凤仙花科)一新种—凉山凤仙花,广西植物,2011(4),署名第一3、木荷属(山茶科)一新变种—扁果银木荷,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1(3),独撰4、四川凤仙花属植物资源及新分布记录种,四川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2),独撰5、四川白珠树属(Gaultheria)一新变种,植物研究,2007(1),署名第一6

    觉特难受
  • 中国林副特产杂志投稿费用多少

    一般情况下来说是2000块钱哦。报名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2种方式报名。线上报名流程为:在线申请——缴纳保证金——在线实地认证——报名成功。规划中的流程会优化为:在线申请——提交基础资料——缴纳保证金——提交认证资料——在线实地认证——报名成功。相比原流程会先提交部分基础资料,再引导缴纳保证金,以降低缴费的突兀感。一般而言,会在用户缴纳保证金后3个工作日内联系并预约在线视频认证的时间。如果15天内用户

    lw363127939
  • 中国林副特产杂志好投么

    还是非常有前途的。学习设计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培养学习的兴趣很关键,最好在学习之前先来做一个小测试→点击测试我适不适合学设计室内设计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行业之一,很多人选择了室内设计这个行业,因为室内设计有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第一就业机会众多,选择余地大。第二入行门槛比较低,能力更重于学历。第三收入水平比较高,属于中上层收入。第四发展空间广阔,就业机制灵活。第五知识系统实用,专业特产突出。从以

    zjzcd
  • 中国林副特产杂志投稿要求

    来武汉旅游,不带点武汉的特产小吃走怎么行~武汉除了早餐一个月补充样,还有很多特产小吃都很方便带回家送给家人朋友哦~接下来小编将为你带来武汉十大特色小吃~      武汉最著名的十大特产1、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最著名的食物之一,是武汉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成为他们心目中在全国的小吃代表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武汉食物代表。面条纤细根根有筋力,色泽黄而油润,滋味鲜美。拌以香油、麻酱、虾米、五香

    问雨不知情
  • 中国林副特产杂志版面费

    恩施土特产比较多:1、恩施市:恩施玉露茶、花枝茶、党参、西兰卡普;2、宣恩县:宣恩贡茶、白柚;3、咸丰县:绣花鞋、铁观音4、来凤县:凤头姜5、巴东县:巴东豆干、椪柑6、利川市:白杨豆干7、建始县:关口葡萄8、鹤峰县:翠泉茶叶、蜂蜜

    bjgod
  • 中国林副特产杂志投稿格式

    郑振铎 笔 名: 西谛、郑源新、落雪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898-1958 民 族: 汉族 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同时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

    拾伍之城
会员服务
  • 论文服务

    一站式论文服务,客服一对一跟踪服务。

中国林副特产期刊 中国林副特产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