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灾防御技术杂志投稿格式

2条回答

Filose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和灾害预防,提高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增加防震减灾事业所需经费投入。第五条 防震减灾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经济、公安、民政、建设、卫生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以及先进科研成果的学术交流和推广应用,跟踪国际防震减灾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提高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水平。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地震的群测群防工作,对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并有权制止和举报阻碍、破坏防震减灾工作的行为。第二章 地震监测预报第九条 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制定本省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第十条 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震活动趋势,提出确定本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防御城市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短期与临震预报方案,建立震情跟踪会商制度,加强对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的信息监测、传递、分析和处理,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加强预测。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扶持地震监测预报的科学技术研究,根据地震监测预报需要和规划要求,加强地震监测台网的现代化建设,更新落后设备,强化监测手段,不断提高监测预报水平。第十二条 省级和市、县级地震监测台网(站),由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地震监测台网(站)的撤销与迁移,由所在地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十三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地震监测台网(站),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其建设所需投资和维持运转所需经费,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由同级人民政府负担;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建设的地震监测台网(站),由建设单位负责管理,并接受当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第十四条 新建的一百五十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物、构筑物,必须根据工程性质和防震减灾需要,设置相应规模的强震观测设施,所需资金列入工程项目预算。  新建的核电站、可能诱发地震的大型水库,必须根据防震减灾要求设置地震监测台网,由工程建设单位投资建设并管理,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定其台址勘选、设计和技术验收。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不得干扰和妨碍地震监测台网(站)的工作,不得占用和干扰地震专用通信网的线路、信道及其设施。第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和干扰;确定无法避免的,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前必须征得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按照国家规定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并承担全部费用。第十七条 地震监测工作实行专业台网(站)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原则。  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各种形式的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异常信息,必须及时核实、分析研究并逐级上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观察到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第十八条 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提出省内及邻近海域的地震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意见报省人民政府,由省人民政府向社会发布,并报告国务院。第十九条 在已发布地震中期预报的地区,如发现明显地震异常,情况紧急时,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发布上十八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在发布预报的时域、地域内有效。预报期内未发生地震的,原发布机关应当做出撤销或者延期的决定,向社会公布,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nefumjb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地震监测、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等防震减灾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以下简称“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防震减灾工作。  经济综合、城乡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民政、教育、科技等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共同配合做好本行政区域的防震减灾工作。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随经济增长比例逐年增加防震减灾事业所需财政投入。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并有权制止和举报阻碍、破坏防震减灾工作的行为。第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有关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科技成果运用,逐步提高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经费投入,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第二章 地震监测第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临震预测方案,健全和完善震情跟踪会商制度和地震前兆信息传递网络。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加强预测,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并且备案。第八条 地震监测台网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省级地震监测台网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监测台网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地震监测台网规划需要变更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三十日内批准地震监测台网规划或者规划变更。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的地震监测台网,由本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机构负责日常管理。第九条 新建的一百二十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物、构筑物,应当设置相应规模的地震烈度监测设施。  对可能产生诱发地震的大中型水电站、水库大坝、矿山、油田、石油化工等重大工程,应当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设立专用地震监测设施。其建设、运行和日常管理分别由建设单位和经营管理单位承担。  鼓励充分利用废弃的油井、矿井和人防工程进行地震监测。第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专用地震监测设施的建设情况报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地震监测信息应当及时逐级报送各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并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第十一条 已纳入本市地震监测台网的台站、监测点正式运行后,不得擅自中止或者终止;因搬迁或者撤销等原因确需中止或者终止的,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第十二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护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监测设施、地震观测环境和典型的地震遗址、遗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第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和干扰。  建设国家重点工程,确实无法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和干扰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要求增建抗干扰设施;不能增建的,应当新建地震监测设施,建设和试运行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日常管理由原地震监测设施管理单位承担。  新建地震监测设施正常运行一年以后,原地震监测设施方能撤销。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明确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并函告同级城乡规划行政部门。  对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工程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部门在依法核发选址意见书时,应当征求同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意见;不需要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出具审查文件时,应当征求同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意见。第十四条 在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可能对地震监测环境造成影响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事先征求所在地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意见。

震灾防御技术相关问题

  • 震灾防御技术杂志版面费

    简介:北京市震害防御与工程地震研究所成立于1997年,主要承担地震灾害防御、地震烈度速报、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等任务。研究工作涉及强震动观测、烈度速报、建(构)筑物抗震能力评估、地震灾害评估、震害损失预测技术、抗震设防技术、地震应急对策、重大工程地震预警、活动构造研究、地震活动性 、地震危险性、活动构造、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勘探、工程观测及探测技术等方面。是北京市属唯一的一家具备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活断

    陈敬亭
  • 震灾防御技术杂志投稿费用多少

    《震灾防御技术》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ISSN:1673-5722CN:11-5429/P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 主题分类: 基础科学: 地球科学 虽然这本刊物不是北大中文核心(2011版),但是确是中科院和科技部的核心,质量不错,个人认为该

    zzh0075
  • 震灾防御技术杂志好投么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更多信息和资讯。

    lxf_zl
  • 震灾防御技术杂志投稿要求

    《震灾防御技术》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ISSN:1673-5722CN:11-5429/P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 主题分类: 基础科学: 地球科学 虽然这本刊物不是北大中文核心(2011版),但是确是中科院和科技部的核心,质量不错,个人认为该

    Oct_bluefat
  • 震灾防御技术杂志难不难

    中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全球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像一个巨大的花环,把大陆与海洋分隔开来。  欧亚地震: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本世纪的中国地震活动  中国1900年以来灾害性地震震中分布图  世界地震分布图  20世纪中国大陆5次地震活跃期统计表

    wushuqun
  • 震灾防御技术杂志怎么投稿

    总的来说因地制宜,就近就地躲避,保护生命安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保护措施:用软垫、书包、书本、脸盆等保护头、颈部,掩住口鼻。身体姿势:蹲、坐、蜷曲身体,尽量降低重心。楼房避震地震来临时,为了防止地震引发火灾,如有可能,要尽量抢时间关闭煤气阀门、熄灭蜡烛等明火。就近躲避在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房屋。发生有感地震后,室内人员在震发瞬间不知道地震强弱的情况下,应迅速按预先选定的较安全的室内避震点分

    guhy2008
  • 震灾防御技术杂志投稿流程

    最好是好一点的期刊,并且较好投稿的,核心期刊是最好的了。多谢! 华北地震科学 青海国土经略 Applied Geophysics 福建地质 极地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肖翔
  • 震灾防御技术杂志审稿周期

    主持负责的项目是:财政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华北地区第四纪断层活动分期特征研究”,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地震防御与应急救援技术研究”中的二级课题“大地震复发周期与年平均发生率的评价技术”,中国地震局“十一五”重点项目“中国地震区划图编制”中的二级课题“高震级档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综合评定”等。 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以第1作者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震学报》、《地震地质》等学术

    知音湖畔
  • 震灾防御技术杂志投稿格式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和灾害预防,提高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防震减灾工作

    17424291
会员服务
  • 论文服务

    一站式论文服务,客服一对一跟踪服务。

震灾防御技术期刊 震灾防御技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