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杂志版面费

3条回答

Go getit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 这是一个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概念。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完整,关怀的是我们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尊重。 报纸编辑的过程,即是对单个的人的关怀过程,也是对以此为代表的这个阶层、群体关怀的过程,就是给他们话语权。这种来自媒体的关怀,会让人感到是来自社会整体的关怀,能温暖人心,缓和矛盾。 下面从报纸编辑的流程出发,谈一下如何在编辑过程中贯穿人文关怀的理念: 一、报纸策划:从源头体现人文关怀 新闻策划已被新闻行业熟知,也是大众化报纸努力出新创新的一个重要特色。新闻本质上是对新闻事实的客观反映,编辑必须依据新闻事实的实际价值,合理地安排报道方式、编排方法和所要投放的人力、物力,当面对一些“热点”新闻的策划时,编辑要把握好策划的度,不能为了追求所谓“卖点”而滥用新闻资源。在报纸策划中,能体现人文关怀的方面集中在选题策划和栏目策划中。 例如,近期《楚天都市报》关于“暴走母亲,割肝救子”的新闻策划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该报从10月27日开始,首发报道《一心割肝救子母亲半年日行10公里》,接下来的一个月,该报编辑记者不断地深入挖掘事实,策划后续报道,推出了一篇篇充满人情味的报道,使该策划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如今各个都市报在贴近群众的实践中,都各出奇招,但开设充满人文关怀的栏目却成了不约而同的举措。诸如“帮你打听”、“友情提醒”、“生活情报”等类型的栏目各报皆有,拿《楚天金报》来说,该报独辟蹊径率先创办的口述实录式栏目“真情倾诉”,由于注重情感因素的挖掘和受众情感的调动,被许多读者视为心灵的寄托。 二、稿件选择:优先选择充满人情味的稿件 新闻的人情味是西方学者率先提出的,即新闻报道和编辑应以人为本,显现更多的人文关怀。过去我国报纸过多强调了政治性的“喉舌”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读者自我意识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报纸注意编辑过程中的人情味了。 在报纸编辑中,应该优先选择有人情味的稿件。只有稿件流露出的情感契合了大多数读者的情感需要,才能引起读者共鸣,只有引起共鸣的稿件,才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报纸既要关注宏观的发展和社会主流人群的生存状态,也要关注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比如农民工、下岗职工、乡村教师、城市边缘人群等)的喜怒哀乐。编辑以弱势群体为报道主体的新闻时,要选择那些从深层次挖掘弱势群体与恶劣生存环境作斗争的稿件,不仅能宣扬他们的顽强精神和人性中的崇高品质,从而对其产生鼓励作用,还可以起到宣传和教育作用,来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品质。 近日,《中国青年报》率先关注“蚁族”的生活,使这一弱势群体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从对他们生活的关照,到对制度的建议,无不体现了该报对该群体投入的深切关怀,让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不再成为媒体的边缘人,通过报道,人们会对其投以关注的目光,他们的生活境况也会有所改善。 这种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和命运,关注他们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稿件,能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反映他们的疾苦,为帮他们改善现状鼓与呼,这些稿件就是充满人情味的稿件。 三、版面设置:报纸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 1、帮助读者选取信息。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报纸是否可读,是否让读者乐意读,容易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版面。因此版面不仅是内容上的简单的表现形式,更是编辑把版面内容活化的能动反映。 “厚报时代”,读者的阅读一般是选择性的,编辑的工作就不仅仅是设计得体的版面,使稿件特点和编辑意图能清晰地表现出来,还要更好更快地提供给读者想了解的信息,做到主次分明,眉目清晰,使读者一眼就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产生愉悦的阅读享受。 2、版面志哀体现报社人文关怀。国内学者认为,“版面语言是版面编辑发言的主要手段之一”。报纸编辑能够通过线条、标题、稿件篇幅和位置等版面语言体现报社和编者的感情、立场和主张。人文关怀使报纸编辑在报道重大灾害时,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发挥智慧,在关注新闻事件的同时,更关注事件当事人及受众的心理感受。 去年大地震发生次日,各大报纸都传达了对灾区的哀悼和关怀,首先冲入读者眼帘的是报纸的版面。例如,《南方都市报》5月13日的头版在大号的黑体字“地震重创四川,死亡逼近万人”下面,有这样3行字:“让我们为灾难中的人民祈祷,让我们为遇难者默哀,让我们向灾区伸出援手。”该报用放在头版的这短短的三句话,把对灾区人民的关怀之情发挥地淋漓尽致。 而四川当地报纸《成都商报》更是将整张报纸变为黑白版,以寄哀思。 四、标题制作:凸显人文关怀的点睛之处 在“厚报时代”,读者大多通过新闻标题来抓取有用信息。编辑拟定新闻标题时,往往不仅要考虑标题是否反映了稿件内容,还要考虑标题是否吸引读者眼球。这就造成了有些编辑在制作标题时,片面理解稿件内容,导致标题含义模糊,或者刻意追求“星腥性”等感官刺激,导致标题背离社会主流文化。 例如,《江南都市报》2006年11月1日的版面中有这样的标题:《南昌警方今起清理“空挂户” 重点针对6类人员》,“清理”一词让读者觉得好像对待这些“空挂户”像对待垃圾一样,这个是让读者尤其是空挂户难以接受的,如果能改成“整顿”或“整改”一类具有人文关怀的词语就较容易接受了。 在金融风暴影响下,今年以来各家报纸版面都充斥着大学毕业生如何就业难,岗位技术含量如何低的报道。例如《公安局招洗菜工要本科学历》(《海峡都市报》2009年11月1日)、《北大光华毕业生求职屡遭拒 摆摊欲陪聊为生》(《新京报》2006年10月26日)、《硕士生争相竞聘养鸡养猪技术员》(《武汉晚报》2009年11月22日)的报道,这类报道尽管凸显了金融风暴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事实,但标题为了吸引人,总把视角集中在大学毕业生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上,这些标题容易导致人们对就业市场片面估计,造成悲观气氛。 报纸编辑工作要尊重人的理智和情感、不仅要呈现给读者以真实客观的外部世界,还要引导舆论,建构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道德、伦理、价值体系。但现实中,很多报纸标题都将读者仅仅看做自然的人、本能的人,对大众缺乏情感的疏导和理性的提升,显然这是对人的简单理解,是有悖于人文关怀的原则的。 随便翻看报纸,读者就能发现很多把暴力、凶杀、色情等社会丑恶现象当噱头的标题,仅以2009年11月26日为例,《青年持铁锤尖刀当街追击女友》(《扬子晚报》)、《漂亮女人不堪家庭暴力杀夫入狱15年》(《重庆晚报》)、《男子多次和女友13岁女儿发生性关系》(《台州晚报》)……这些标题只对偶发性事件进行粗浅处理,丝毫不涉及新闻事实背后的深层次思考,没有人情味,自然也谈不上人文关怀。 五、图片编辑:浓厚人文关怀的形象表现 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新闻图片,大多数是经过编辑筛选和剪裁的,编辑操作时不能只考虑画面的冲击力,更要体现出对新闻主体和读者心理感受上的关怀和爱护,充分权衡事件披露后对于我们人类文明进程长远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之充满浓厚的人文关怀。 现在很多报纸编辑为了片面追求视觉冲击力,在处理新闻中的死亡、血腥、灾难、痛苦画面时充满血腥和感官刺激,尤其在处理弱势群体的新闻图片时,多表现为滥用图片变形和广角的视觉畸变效果。 例如,2007年1月12日南京某报刊登一则民工讨薪的图片新闻,画面中一位男性民工举着一张欠条在高喊,由于使用了广角镜头,突出了脸部的变形,人物扭曲夸张,身体比例头大嘴大,看上去像是在抗争,但是却在漫画似的镜头里无形中暗示了民工的怪异和滑稽。 福柯有个观点:话语就是权力,正是在话语的控制和规训中,权力实现了运作过程。编辑编发这种图片或许是为了营造戏剧性冲突性的效果,但对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变形或漫画式改造,即使不是出于偏见,也是一种主观因素的话语规训,更是一种镜头语言的暴力叙事。它最大的弊端是遮蔽了新闻人物的原生态和事实真相,而这离新闻的真实性当然更远。 可以为各家报纸图片编辑提供学习素材的是,《新快报》在2004年制定的《图片使用与编辑指引》,涉及到人文关怀的有如下几点规定: 一、需要作马赛克处理的几种常见类型:1,新闻照片中涉及的未成年儿童的脸部;2,保护被采访者的个人隐私;3,暴力血腥场面的暴露部分;4,艾滋病、麻风病患者脸部。 二、突发事件中血腥、暴力图片的处理,须将图片尽量转发报纸内页或制作成黑白图片,以弱化读者的感官刺激。 总之,以对人的关注为编辑的出发点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是新闻工作者的道德指规。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人的重视,无论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体进程,还是从我国所处的历史时期,都是编辑工作的出发点所在。新时期我党提出“三贴近,三服务”的原则,就是对新闻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关注人生的进一步要求。新闻传播活动说到底反映的是人的存在,人的命运、疾苦和欢乐,传递的是人的价值观,这也是媒体“受众本位”的回归,是一种“从人出发并回归到人”的价值体现。[形式大概是这样,内容你可以稍加修改]

19490907907

要求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把读者带入现场,设立编辑规范,做好每篇文章的大标题、小标题、引言、抽言等;要求把知识融于话题中,提出了“由头+知识”、“事件+知识”、“人物+知识”的模式和“记者+学者+诗人+哲学家”的文体。突出图片和地图独立语言的作用,图片与文字并重,版面达到1︰1。要求精心选取图片并大量选取大尺度的航拍片,写好每张图片说明,充分表达图片信息,保证有足够的文字量和空间。地图是杂志的地理特色,除常用的平面图和晕渲图外,大量采用三维地形图、卫星影像图和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以及手绘图等。2000年第8期首次在专辑中赠送大幅单张地图 区域综合性原则:以自然为核心的选题必须揭示其对人类的影响,而人文类选题的命脉则是梳理其兴衰传承的自然背景;差异演替性原则:所有自然的更替、人文的盛衰都是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无论是“以今证古”还是“以古喻今”的地理思维,都需要展示大尺度的时空变化;原创首发原则:研究性的选题制度以及专家型的制作队伍,确保杂志内容的原创性;而互联网检查制度,又保证了发表内容的独家性。 一是要求杂志整体视觉设计风格的完整一致,保证杂志视觉形象的协调统一。二是强调信息传达的直接、有效。要求版面设计要有信息的切入点,要第一时间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自改版以来,逐步引入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网格设计理念,遵循视觉规律,通过理性的设计将大量信息进行有效的规划和梳理,从而使编辑意图表现更加充分,读者阅读过程更加流畅。三是版面设计追求简约、灵性,有意味的设计形式,强调设计形式对内容的依附性,注重信息传达与阅读趣味之间的平衡,通过设计阅读的延展,拓展想象的空间,丰富阅读的体验。 2005年10月号选美中国特辑:“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厚达550页,专辑累积发行突破300万册,国家外文局将该期翻译成英、法、德、俄、日、韩、意、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面向全世界发售。2006年10月号“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专辑410页,中文简体字发行突破100万册;英文版版权由境外公司取得,并以上下卷的形式在全球发行超过20万册;2007年10月号“塞北西域珍藏版”专辑366页;2008年10月号“东北专辑”386页;2009年10月“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400页。 “中国最美的地方”专刊2008年7月成为北京奥组委特选礼品 能否被公众认可和接受是决定传媒存亡兴衰的关键,而这又要以获得关注为前提。《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以来期平均发行量稳定在100万册以上。根据该刊总编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释,这是因为他们始终践行了“内容为王”的原则,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销售。所谓重构常识也就是用新的观念来替代既有观念的常识地位。由于常识在公众知识的体系架构中具有这样的独特地位,使得对它的重构尝试必然会同时遇到双重境遇:在引来关注的同时也会遭来质疑。重构必然意味着要有所颠覆,而公开地试图对既有常识加以颠覆,本身就足以引来公众的关注。对于《中国国家地理》而言,以颠覆常识来吸引公众目光是它的常规战术。例如在它隆重举荐的“中国十大最美名山”中,不仅五岳有四座落选,而且高居榜首的是此前名头并不是特别响亮的南迦巴瓦峰。再如,2003年出刊的四川专号明确表示峨嵋青城并非是典型的蜀山,它们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当期销量明显上升。 “编辑部和经营部门是完全独立的,还是那句老话,内容为王。我们很少就一个内容去进行营销,而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我们的销售。”社长李栓科说。“景观大道”专辑带来的成功,印证了李栓科的话。而用编辑们的话来说,为了这个计划中的发行量,整个9月,他们就跟上了发条一样。说及“景观大道”的策划,李栓科介绍:“我们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国辽阔国土、壮丽山河的象征物,而寻找的结果是,发现大致沿着北纬30度线延伸的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最佳选择。”而为了这个发现,杂志社不但派出了专门的考察队,还邀请了众多著名的作家、学者,分头探访。“对于一本杂志来讲,最重要的是编辑部,包括背后的专家支持。如果没有打不烂、揉不碎的编辑部,市场运营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伴随着内容的提升,是发行量和广告价格的增长。这一路走来,不能不提及杂志创刊55周年之际,持续一年之久的“中国最美的地方”的评选与报道。“其影响力远超我们的预想。”回顾那段经历,李栓科仍然很感慨。据介绍,杂志社首先组织了一个专家协会组、一个媒体组。专家协会组负责制定详尽的评选标准,跟媒体的合作则是希望在每一个省市都进行评选,“比如广东的一些媒体,组织当地的专家合作,并调动读者参与评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会员俱乐部组织了首次“青藏线龙脊行”会员户外科学考察活动,从此,参与会员户外科考的人数每年成倍递增。10月,《地理知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气魄和胆识来展示中华的博大。 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在台湾及大陆以外的其他地区发行,成为大陆地区惟一原创并由出版人购买版权发行他种文本的杂志。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组建新的发行团队。 1月,《中国国家地理》日文版以《中国地理纪行》为刊名在日本上市发行,这是中国第一家在发达国家完整落地的媒体。1月,第一届发行年会召开,发行渠道由原来的40多家增长到70多家,发行市场数量比01年翻了两番。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正式开通,网站功能为每期杂志的内容介绍;地理论坛同时开放,简单的留言板功能。年底,《中国国家地理》首次广告客户答谢会在北京京城大厦举办。 6月,推出“典藏三峡”专辑,9月推出“四川专辑”,10月推出“青藏高原科考50年”不仅是CNG“认识中国”的高潮,也为以后10月特辑的推出奠定了基础。8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联合举办“回望阿尔金山20年”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开启CNG联合国内著名主流媒体共同关注原生态保护区的媒体联盟报道。杂志每月拥有固定会员人数达到1万。 1月,《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博物》创刊,她的宗旨是: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2月,《中国国家地理》发行量经bpa国际媒体公司认证7月,推出“大香格里拉”专辑,开始了CNG圈点中国的里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川藏线培训。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刊55周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青藏线培训。2-9月,联合全国31个省份的主流媒体开始“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3月,读者见面会南京站。4月,读者见面会西安站。5月,读者见面会广州站。6月,读者见面会上海站。7月,读者见面会北京站。10月,出版的纪念特刊“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选美中国”特辑创造了传媒界的奇迹,现已被翻译十种外文版本全球发行。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刊55周年庆典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及500多位嘉宾共飨盛典。 每月固定会员人数激增到2万6。《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南疆培训。3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杂志广东移动全线推出。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专辑,打造了一条属于国人的景观之路。此专辑也创造了高档杂志单期发行100万册的传媒界奇迹。10月10日,《中国国家地理》单期发行100万册庆典在北京华联印刷厂举行。启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校园基金”项目,支持高校环保社团的公益活动。11月,对公众免费开放的“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开讲。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北疆培训。1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作为中国移动惟一人文类手机报全国重点推出。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圈点大西北”专辑,用干旱半干旱区的地理概念带领国人重新认识西北。10月,圈点大西北图片展在北京东方新天地及上海正大广场巡回展出。 3月,与中华书局合作发行《中华遗产》杂志。5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电视在中国移动平台上线。6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内蒙徒步培训。6月,开启“触摸中国”之旅,对中国的八大极限进行全方位考察。推出《地震专辑》7月,港澳繁体字版创刊号上市。7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长李栓科先生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选美中国》作为北京奥组委特选礼品。8月,中国国家地理网全新改版,域名正式变更。9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英文版创刊号上市。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东北专辑”特刊。1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盛大的庆典活动。12月,《中国国家地理》与《辽沈晚报》、《生活报》发起了征集最佳旅游线路的活动 1月 非著名山峰颁奖典礼在贵州举行,并得到了贵州日报社的大力支持,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出席了颁奖典礼。3月,中国国家地理与致远协创达成合作 共同推行“绿色工作”4个月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LAMER海蓝之谜共同主办了“珍爱海洋”摄影展。4月 举办第二届“飞羽瞬间”摄影大赛。6月 杂志社与Jeep共同完成“极致之旅”之“2010重返冰河时代”,对中国的冰川现状做了一次大规模的系统考察。7月 《中国国家地理》创刊60周年庆系列活动启动:收藏创刊号 寻找传读世家重温最有影响力的观点征集改变最大的地方首届“校园行知客”挑战赛10月 推出杂志社耗时1年制作的“海洋中国”专辑聚焦海洋。该期也是杂志总第600期。12月,中国国家地理IPAD全新客户端上线,用户可看到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博物杂志、行天下、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地理周报)等产品,《行天下》还增加了中国国家地理影视公司提供的视频延展内容。 1月9日 举办《中国国家地理》创刊60周年庆典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北京国贸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国国家地理六十周年庆典典礼”。与来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学院及京城各大媒体的领导、院士专家、摄影师作者以及常年支持这本刊物的读者、广告商、发行商等近400位嘉宾共度60华诞。马艳丽和胡海泉出现在盛典现场。他们不仅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忠实粉丝,也是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保、提倡绿色出行的积极倡导者。此次他们接受邀请成为“中国国家地理荣誉会员”,将以更多的实际行动影响公众,共同珍爱我们的家园。2月,该刊刊发的关于千岛湖水下古城的报道引起各方关注。3月,社长李栓科获第一届优秀出版人物;杂志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3-4月,该刊推出上下两辑《盐专辑》,用精美的大图片展示了“盐是一种景观”和“盐与健康”的主题,其间恰逢日本地震海啸引发抢购盐的风潮,该专辑选题被网友赞誉为“未卜先知,想不火都不行。”6月,联手Jeep,完成“非凡故事路”的年度品牌活动。9月16日,举办最美山河水60年经典摄影作品展。12月荣获“全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先进单位”称号。 4月,中国国家地理“百年追寻”图片展在伦敦举行5月,在香港举办“四川最美的地方”大型图片展11月,“中国国家地理号”首航南极 1月8日 举办“我们的2012”嘉年华6月6日“中国国家地理号”首航北极

特困哦

《四川地震全纪录(上卷)(公元前26年~1949年9月)》目录:一、正文二、附录三、四川省及邻界(N26°-5°E99°-108°)公元前26年一公元1949年M≥43/4地震目录四、四川地震全记录上卷引用书、报、档案、方志、碑刻等资料目录《四川地震全纪录(下卷)(公元1949年10月~公元2009年)》目录:一、正文1949年11月13日13时27分11秒康定5转级地震1951年3月16日石棉5级地震1952年6月26日07时19分55秒康定5×级地震1952年9月30日20时52分02秒冕宁石龙6×级地震1954年7月21日12时38分58秒盐源5×级地震1954年10月24日19时41分06秒自贡5级地震1955年4月14日09时29分02秒康定7×级地震1955年9月23日23时06分23秒会理鱼蚱6×级地震1955年9月29日20时58分29秒木里4.7级地震1955年10月1日14时29分55秒康定5×级地震1957年8月9日03时42分45秒汉源5级地震1958年2月8日07时23分36秒北川6.2级地震1958年12月16日13时14分31秒马尔康4.6级地震1960年11月9日18时43分42秒松潘漳腊6×级地震1961年3月30日20时00分08秒松潘漳腊5.5级地震1961年6月28日12时21分57秒茂汶绵竹间4.8级地震1961年7月5日13时48分04秒茂汶4.8级地震1962年2月27日14时34分53秒米易南坝5.5级地震1962年3月3日08时54分21秒木里西北501级地震1962年7月1日11时37分40秒洪雅5.1级地震1963年9月11日10时27分36秒美姑5级地震1965年4月11日22时27分43秒自贡4×级地震1965年11月26日14时55分29秒新龙5.1级地震……

甘肃林业相关问题

  • 甘肃林业杂志投稿格式

    要发论文吗?估计你还得倒贴几大。。。

    wayne_zw
  • 甘肃林业杂志版面费

    如果上大专类的学校,个人建议还是选好行业(专业)是真的学校都差不多的,好也好不到哪,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找个自己喜欢又学的进去的专业,对以后工作比较有帮助毕竟学出来都是为了生活!

    pengzeren
  • 甘肃林业杂志投稿费用多少

    呵呵,倒贴的吧

    jianlihua123
  • 甘肃林业杂志投稿要求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在2020年3月启用的。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国土利用基础数据的需要。形成“三调”统一时点更新调查底图;以实地现状认定地类为原则,实地调查“三调”初始时点和统一时点间每一块变化土地的地类、范围、权属和面积等实际情况;具体消息可关注官方网站获得第一手权威。

    qianruoyun
  • 甘肃林业杂志难不难

    老天,你给我掉一个老婆吧

    18640427140
  • 甘肃林业杂志投稿流程

    老天,你给我掉一个老婆吧

    控制者
  • 甘肃林业杂志审稿周期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在2020年3月启用的。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国土利用基础数据的需要。形成“三调”统一时点更新调查底图;以实地现状认定地类为原则,实地调查“三调”初始时点和统一时点间每一块变化土地的地类、范围、权属和面积等实际情况;具体消息可关注官方网站获得第一手权威。

    lovenano
  • 甘肃林业杂志怎么投稿

    老天,你给我掉一个老婆吧

    努力不紧张
  • 甘肃林业杂志好投么

    不推荐上这个学校,学校在郊区,离最近的镇子还有十分钟公交车路程,学校管理很严,周末必须回宿舍,请假很麻烦,而且学校还有很多虚伪不顶用的规定,宿舍内不让随意改变,来这个学校的话会把你多少年的烟瘾都给戒了,宿管部查的严,抓住扣班级量化,感觉上这个大学很累,没有丝毫自由的感觉,只有种种束缚。不接受任何反驳

    aquil
会员服务
  • 论文服务

    一站式论文服务,客服一对一跟踪服务。

甘肃林业期刊 甘肃林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