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史研究杂志投稿费用多少

6条回答

leeyfly

期刊等级的划分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 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两种分类又逐渐演化成现在人们常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一、期刊等级的几种划分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分级方式只适宜在已经划定了某个特定层次、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如严格的学术期刊),而不适宜在大范围内笼统采用,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主办)平级的滑稽现象。 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按此标准,期刊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与第一种分级一样,这种分级也只有在某个特定层次或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才有合理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以质量分级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我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这几次有影响的期刊分级都限于自然科学,说明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的分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先于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期刊质量分级,还缺乏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出版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标志着期刊质量评价和期刊分级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北京地区41所高校200多人员参加编制,历时两年,从1万多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核心期刊2156种,出版了165万字的《总览》。《总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图书情报部门将此书认为订购期刊的主要参考,很多杂志社(编辑部)据此在自己的刊物上标明“全国中文期刊”等字样。《总览》的影响主要是因为:(1)它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型核心期刊目录,大部分图书情报机构都能得到,因而影响面大。(2)学科齐全,共131个核心期刊表,对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各学科都有较好的适用性。(3)书中既阐述了核心期刊的研制理论和方法,还较详细地报道了各学科核心期刊的研制过程和基本数据,还有大量学科专家参与鉴定,从而使整个研制程序显得完备而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4)该书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研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点亦有相当的权威性。《总览》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使得“核心期刊”这个原本是图书情报专业的专用名词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学界评价衡量期刊质量的基本词汇和基本标准。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由于这次评比的规格高,涉及面广(所有科技期刊参与评比),评选严格、科学、规范,评选结果合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几乎全部获奖),这次评比有极高的权威性,在科技期刊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92年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学术机构和很多高等院校,对期刊进行了多次评奖和分级研究,这些评奖或分级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全国性的,如: 国家期刊奖 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入选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 等。 (2)省级的,如: **省一级期刊 **省十佳期刊 **省优秀期刊 等。 (3)跨省大区级的,如: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等。 (4)由高等院校制定的期刊分级,如: 南京大学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等。 由于期刊是发表科研成果的主要园地,因此期刊的级别涉及期刊管理、编辑、作者的评奖、入选、职称、晋级等很多方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期刊级别的划分,比上文提到的要复杂得多。如某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涉及期刊等级就有如下多种提法: (1)省级以上刊物 (2)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 (3)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 (4)省级以上学术刊物 (5)省级刊物 (6)国家级报刊杂志。 二、期刊级别的认定机构 1、政府认定 政府认定是一种最权威的认定方式,因为政府可将其对期刊级别的认定纳入政策文件中,如职称评审科研评奖等。虽然到目前为此,国家尚没有一种从质量、学术、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为期刊定级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期刊定级表,但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许多文件中都有涉及期刊定级的内容,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1995年3月颁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上文提到的职称文件中的规定都是政府对期刊级别的抽象认定,由于政府文件具有政策性和强制性,涉及面广,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 政府认定还有另一种方式,即政府组织的评奖。评奖在广义上也可看作是一种级别认定,如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国家期刊奖的评选,第一、二届百种重要社科期刊的评选,由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组织的评选都属此类。 2、学术机构的认定 政府的认定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而学术机构的认定则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学术机构的认定对社会虽无强制性,但通过媒体的宣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社会部分认可或全部认可的效果。学术机构认定期刊级别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学术机构的权威性和它所采用的科学的认定方法。 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认定过期刊等级的比较权威的学术机构有:(1)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2)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0年5月)。(3)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2000年1月)。(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确定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2月)。(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0年3月)。(6)各重点大学研制的期刊定级目录等。 上述学术机构认定的期刊等级已被有关期刊广泛地用于自我宣传。 三、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 期刊级别的认定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期刊分级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二是以什么方式表示期刊分级的结果。由于资料和篇幅所限,本文涉及的认定方式仅指第二个方面,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奖 评奖的一般特点是期刊的主动参与(参评期刊须提供原始材料参与竞评)和只涉及少数期刊,对未评上奖的期刊不作任何认定。由于评奖的操作机构不同,故评奖的程序、规范性和严格性也各有不同。严格、规范、完备的评奖至少应具备这么几个条件:(1)有公开的、规范的申报评审条件和程序,有权威的评审组织。(2)有明确的指标限定。(3)有评选周期的规定(不是一次性的或无期限的,因为期刊的质量是动态的),如国家期刊奖规定每两年举办一次。 评奖因主办机构不同而分为政府类和非政府类。前者如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国家期刊奖”,“全国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评选,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1992年)以及其它各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的评奖。 非政府类的评奖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 2、列入核心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在这里是个统称,包括以其它各种称谓表示的期刊分级,如重点期刊、一流期刊、一级期刊、权威期刊、A类B类期刊等。 这类分级主要在学术期刊中进行,供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使用。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等。 3、列入各种数据库来源期刊 近几年我国一些权威科研机构研制了几种与期刊和文献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建立这类数据库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选定的来源期刊必须在其学科领域内有权威性、代表性,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因此,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也可看作是期刊质量分级的方式之一。主要的数据库来源期刊表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四、期刊分级的级次和称谓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如: 2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非来源期刊 3级: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非获奖期刊(以获奖与否划界,也可看作是2级) 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 4级: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全国高校 优秀社科学报--其它社科学报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奖 期刊级次的称谓有很多种,主要有: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五、几种主要的期刊定级简介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 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6、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7、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每两年一届,1997年第一届,1999年12月评出第二届。第二届评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单位期刊管理部门筛选推荐参评社科类期刊272种,经过专家评定,共108种期刊入选,其中学术期刊20种,约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

hujf2020

编者注:近日,一则关于电子科大教师侮辱“四大发明”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关注,除了对事件本身的热议,还有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讨论,甚至又翻出谈了数年的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问题。实际上,对于“四大发明”的质疑从未停止过。在学界,对指南针的起源问题经历了数十年的探索,成果丰富却一直无定论。有人认为指南针的前身“司南”更是被神化的不存在之物。如今很多问题已经有了新的回答,本篇文章只是想帮助了解一些关于司南的事实,澄清误解。撰文丨刘辛味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一直蜚声中外。指南针发明时间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北宋时期被用于航海,并传入欧洲,为世界航海发现创造了条件,这是普通大众对于指南针的了解,而且我们会认为“司南”是最早的指南针,正是从课本中学来的知识。人教版(2016教育部审定)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司南的介绍。拍摄/刘辛味但是,关于指南针的起源,尤其是针对“司南”,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典型的问题如,“司南”到底是不是磁性指向工具?“司南”是不是勺状?由于几乎没有人见过复原的司南,那我们心中神圣的“司南”真的能指南吗?如今,这些问题有了最新的解答。有关司南的各种争议关于指南针的起源和演变的学术探讨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初时,国内外学者将“指南车”与指南针混淆,认为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就有了指南针,先秦文献中提到的“司南”、“指南车”具有指向功能。20世纪20年代初日本学者发现,汉唐文献只记载了的磁石吸铁,并未说明指向,到宋代《梦溪笔谈》才记载了磁针指极和地磁偏角等内容,因此提出了指南车不是磁性指向装置,指南针应是宋以后的发明。但我国学者否定了这种推论,他们认为,确切的文献记载只能作为指南针发明时间的下限,还可以继续向前探索。虽然今天指南车被研究出是机械结构并复原成功,但仍有学者认为司南是指指南车。图片来源:网络到目前关于指南针的起源存在“秦汉磁石勺说”和“唐末磁针说”两种观点。争议最大的也是前者,最初在1928年由当时的青年历史学家家张荫麟提出: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中的“司南”可能是东汉最新式的磁性指向装置,并找到佐证如《韩非子》、《鬼谷子·谋篇》等所记载的“司南”可能也是磁性指向器。到了40年代中期,科技史家、文物复原专家王振铎提出了“磁石勺+青铜地盘”的“司南”复原方案——我们常见的那把勺子。事实上,王振铎用天然磁石制作了多枚磁石勺,其中有数枚确实可以指南。他的成果发表在1948年的《中国考古学报》。1952年科学史家李约瑟来华曾与王振铎讨论过他的复原模型,还在专著中描述了他看过演示,效果理想。由于尚未见到考古实物,王振铎表示姑且以这种方案来代替。这一复原工作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最著名的属1953年发行《伟大的祖国》邮票,第一枚展现的就是勺状司南,而这一图案后来被辞典、教材引用,被奉为中国古代先进科技的标志之一。1953年发行的《伟大的祖国》邮票中第一枚图形就是“司南” 图片来源:网络在巨大的影响之下,学者们也纷纷提出质疑。他们在学术上质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无法确定古书记载的“司南”究竟是不是磁性指向装置。有人认为王充《论衡》中的司南是北斗七星,其他古籍中的“司南”可能代指官职、权力、法律等,都源自对北斗的延伸。另有人通过考证,认为“杓”、“柢”是指南车的横杆部件,“司南”还应是指南车。近来有人提出了“原始水浮指南针”的复原方案,认为“司南”是原始的水浮指南针。另一方面是对磁石勺制造工艺和指向可行性的质疑。比如,磁石勺是否真能在地磁场作用下转动?王振铎的复原使用了当代铣床等工具,古人是否有能力对磁石进行加工?更为关键的是,除了王振铎,其他人都未能成功做出可以指南的磁石勺。而且长久以来,鲜有人见过王振铎的复制品,甚至连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表示没见过(原型只在80年代展出过一小段时间),后来陈列的展品都是用充磁的金属制成,以至于开始怀疑王振铎当年是否真的制作了磁石勺。用充磁“造假”还有一件大事,成了否定磁石勺“司南”是磁性指向装置的证据:1952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代表考察苏联科学院,想把司南作为国礼相赠,就委托了中科院物理所的钱临照先生制作,但没能成功。不得已用钨钢勺磁化的方法制成了“司南”,以致后来“司南”的复原模型也是合金制成,最终导致“司南”几十年来在社会上争议不断。寻找磁石,实验复原司南究竟是不是磁石勺,它能指南吗?给出新解答的人是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兴。2014年,刚刚博士毕业的他来到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他的合作导师,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研究员交给他一个课题:用科学实验方法研究古代指南针,这项课题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验证磁石勺能否指南。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副研究员黄兴在2018年中科院公众科学日为听众讲解司南的来龙去脉 图片来源:黄兴的研究并没因缺少历史文物而受到阻碍,作为一名专业的科学史研究者,他表示,“没有文物还有文献,没有文献我们能做实验”,即从实证的角度来探究古代技术的可能性。从前人文献开始,黄兴仔细梳理了各家的学术观点和实验过程,意识到要制作能指南的磁石勺,必须要得到其原材料“磁石”,而且是强度足够高的磁石。能表现出强力磁性的天然磁石并不多见 来源:Flora Italiana什么是磁石?中西方古代文献中都记载了能相互吸引、排斥、吸铁的石头,外观上这种磁石还“长毛”——磁石上会吸附岩石碎屑。根据现代岩石磁学理论,磁石是古人对多类具有显著天然剩余磁性(NRM)铁矿石的统称,包括磁铁矿(Fe3O4)、磁赤铁矿(γ-Fe2O3)和磁黄铁矿(Fe1-xOx)等,而且是三种矿物中少部分才能显示出明显的磁性。这些铁矿石在长期的高温成矿过程中,在地磁场中不断降温获得了热剩余磁性,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远胜于摩擦磁化得到的等温剩磁。北宋苏颂《本草图经》中描绘的磁石 供图:黄兴黄兴来到史书中记载产磁石的地方寻找磁石,几经辗转,还真在河北省张家口市龙烟铁矿区发现了与文献相符合的“长毛”的磁石。为了确定磁石的成分,他用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得出结论主要成分为磁赤铁矿。实际上,想要制作磁石勺,必须得有性能良好的磁石原料,这一点是其他人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不仅对于今天的研究者如此,对于古人有同样的问题。磁石是勘探铁矿的显著表示,因此易开采的磁石资源消耗很快。黄兴认为,磁石逐渐稀缺也可能是磁针式指南针出现的原因之一。那么这批磁石磁性如何?据《雷公炮炙论》记载,“夫欲验者,一斤磁石,四面只吸铁一斤者,此名延年砂。四面只吸得铁八两者,号绩未石。四面只吸得五两以来者,号曰磁石”(这里的斤根据南朝度量衡约为220g)。经过吸铁实验测试,再与古籍文献记载的磁石吸铁能力对比发现,黄兴找到的磁石与文献中的中上等磁石磁性相当。黄兴采集到的磁石 供图:黄兴磁石勺能否实现指南,实际上是指它能否实现在磁场下转动,这取决于其受力矩的大小,反映在磁学参量中是磁矩。由于收集到的磁石形状不规则,尺寸也超过现有设备的检测范围,黄兴用了近一年时间自行设计制作了一套磁矩测量装置,可以方便的在加工磁石勺时测量磁矩。了解了磁石的性能,再加上已知地理南北极,就可以人工标定好了方位(让勺把指南),在理论上就可以认为制成的磁石勺可以指南。黄兴制作的天然磁石磁矩测量装置,可以测量任意形状,宽度在15cm之内的物体的磁矩大小。供图:黄兴磁石勺能指南,效果不一般万事俱备,黄兴动手开始制作磁石勺。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古人是否有技术将磁石切割加工成勺状?黄兴解释说,“从石器时代起,人们就开始加工石头;汉代钢铁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创造出各种铁质工具,石刻艺术手法娴熟,古人制成勺状不成问题”。他仿照古代的加工方式,使用绳砂、转式切割机切削磁石,用罗机和磨头打磨了勺窝,用砂纸和锉打磨了勺底,完全以和古代相当的工艺水平制作了多枚磁石勺。实验发现它们都有固定指向,其中多枚无需人为触动勺体,磁石勺就能自动指南,误差只有5%左右。黄兴还研究发现,经过打磨会让磁化强度略有减小,为了进一步考查磁石勺的磁性,黄兴持续监测了两年多的时间,磁化强度虽略有降低但能保持稳定,指南效果完全不受影响。黄兴制作的一枚磁石勺 供图:黄兴至于王振铎方案中所用的光滑青铜地盘,原来被认为是为了减小摩擦力以辅助指示方向,并且古人有相当高超的青铜工艺,硬度足够,更能方便指南。为了考虑地盘的硬度和粗糙程度对于转动的影响,黄兴做了大量的对比实验。但最终发现,有无底盘并不重要。他采集到的天然磁石磁性远胜于王振铎所用磁石。他制作的磁石勺在硬一点的木质桌面上、水磨石地面上,甚至有微小颗粒的水泥地上,只需稍微触碰使其启动,都可以正常指南。因此黄兴认为,《论衡》中 “投之于地”的“地”完全可以采用一般解释,就是室内的地面。磁石勺指南(仅作为演示) 拍摄:黄兴那为什么古人会把天然磁石制成勺状?黄兴认为,从力学角度来看,勺底球型会把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摩擦力显著减小;而且重心较低,不易倾斜。勺柄则增加了勺体的转动惯量,可以让勺体晃动更长时间来完成指向,“最适合的造型就是勺型。”尽管制成了可指南的勺状“司南”,但对于一项学术研究来说,仍要考虑所有相关因素。今天制成的磁石勺能否在古代也适用?这就要考察古地磁场。黄兴考虑到地磁场总量和地磁倾角的波动极易被放大,可能对磁性指向效果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古地磁学研究表明地球磁场存在复杂的变化,这也是以前研究指南针的学者所忽视的问题。天然磁石勺周围的磁力线演示 供图:黄兴黄兴从前人发表的数据中归纳出了2000多年来北京、洛阳、天水三地的地磁场水平分量的演变曲线,发现曲线呈M型变化,峰值几乎是低谷两倍。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6世纪初为高峰期,《论衡》成书就在这段时间。而北宋与现代相当,处于低谷期。磁场水平分量值 来源:《天然磁石勺“司南”实证研究》黄兴又制作了可以产生匀强磁场的大型的亥姆霍兹线圈模拟古代地磁场,将磁石勺放进去进行指向测试,发现定向速度明显加快,而且指向更精准。这个实验让他想到,古地磁场的演变可能与磁性指向器的演变相关,人工磁化,性能更好的“指南针”之所以出现于宋代,不仅仅因为磁石的稀缺,还因为这时期地磁场水平分量弱。勺状“司南”的复原成功,质疑王振铎方案也可不攻自破。事实上,黄兴在最开始研究时,就找到王振铎后人家中保存的磁石勺,现保留了3枚,经过测试还有2枚有效,这就澄清了所谓王振铎磁石勺“司南”不存在的误解。另一方面,因为王振铎的磁石勺很早之前就从国家博物馆撤展,人们见不到实物,才加重了疑虑和误解。王振铎制作的司南 供图:黄兴对于当初用“司南”作为国礼相赠,却用现代方法制作一事,黄兴说:“虽然这件事是口述相传,但包括钱临照院士在内都没否定磁石勺“司南”的方案。如果不可行,还作为礼物相赠,必授人以柄,贻笑大方。没做成功的原因很可能是所用磁石强度不足,而王振铎之前制作的磁石品相不够美观,不适合作为国礼。”黄兴从实证角度,证明了天然磁石能够制成勺状能够指南,而且能长时间使用。但他也认为,“磁石勺方案贴合文献记载,技术上确实可行,是目前最佳的复原方案。但司南究竟是不是磁石勺,现在还没有判定性证据,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复原方案。” “司南”到底指代的是什么,仍需要继续研究。同时,他也感谢我国几代学者,刘秉政、戴念祖、孙机等前辈,正是他们的争鸣推动了我国指南针起源历史的研究工作。还原古代文明黄兴的课题研究中还尝试了其他磁石指向器还原方案,如磁石水浮、悬吊、金属勺盛放磁石等,还通过实验检测了北宋《武经总要》指南鱼的磁化机理,测试了铁质指南针的外形、材质与磁化性能的关系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新发现。实际上,科技史的研究是以过去的科技案例为研究对象,探寻科技发展的历史过程,总结科技与社会之间的规律性认识。通过对磁性指向器的研究,不仅能探寻磁技术的历史,更能发现它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黄兴说,“用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古代磁性技术,可以让我们对指南针的认识更加有血、有肉,更丰满。”黄兴认为,古代磁性技术与钢铁技术的形成有关,也与我国古代的宗教、巫术文化有很深刻的关系。磁石的大规模记载始见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战国时期从事占星、巫术的方士就利用磁石设计出了多种方术来“忽悠”统治者。秦代方士提出了磁石门方案,进一步博得了秦始皇的信任。西汉方士为汉武帝表演斗棋,一时获得了无比的荣宠;方士还将各种方术与儒家学说相结合,与风水、丧葬等礼俗文化结合……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最终发现了磁性指向技术。方士们还发明了更好用的罗盘指南针,逐渐成了方士和风水先生的必备工具。虽然万安罗盘应用于风水、占卜等活动,但其制作制作技术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古代传统技艺,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智慧。来源:网络黄兴说,“指南针集科学、历史、神秘、文化于一身,是一个独特的古代发明。” 在常人眼中,指南针可能只是一把勺或者一枚针;但它也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历史故事,等着我们去进一步挖掘。参考文献:黄兴 天然磁石勺“司南”实证研究[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7(3):361-黄兴 中国指南针史研究文献综述[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7(1):85-戴念祖 再谈磁性指向仪“司南”——兼与孙机先生商榷[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4, 33(4):385-孙机 再论“司南”[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8, N180(7):156-专家释疑:天然磁石勺能指南吗[N]中国科学报, 09制版编辑:下雪本文原载于《科技生活》2019年第1期,科学加APP此次对内容又进行了一定补充欢迎个人转发,媒体转载请联系征稿启示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普知识、科学文化、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投稿邮箱: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崇尚科学 反伪破迷您的关注和转发,是对科学事业最大的支持!

jana10

中3文1核心3期刊4又e称北大q核心3期刊4,是由北京大h学图书4馆编辑发布的。 A类 自然科学总论类(07)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实验技术与c管理、实验室研究与d探索、系统科学学报、系统工m程、系统管理学报、系统工w程理论与i实践、系统工p程学报、中1国高校科技与g产业化2、中8国科技史杂志、中5国科学基金、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roz┒ㄟspc∪蟆z┒ㄟd哗⑨、mu七

zhanglecy

勺子的手柄指向(南侧),勺子指向(北侧)。 思南是一种用于区分古代中国方向的工具,是古代中国工人在长期实践中对物体磁性的认识的发明。 据《古代矿山志》记载,二战时期它最早出现在河北慈山。1、用于识别中国古代方向的设备。 它是指南针的祖先,从脆性的天然磁铁矿中切出,放置在光滑的盘子上,刻在盘子上,并通过磁铁的作用加以区分。2、类比原则;正确的指导。3、思南机车的州名。司南由一块青铜板和一块用天然磁铁制成的磁匙组成,青铜板刻有24个方向。 磁匙位于盘子的中央圆形表面上。 静止时,汤匙的尾巴朝南。每个磁体的两端都有不同的磁极,一端称为南极,另一端称为北极。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也是一块巨大的天然磁铁。 南北两侧也有不同的磁极。 地球北极附近的一个是南极,南极附近的一个是北极。 这是因为地磁极和地理位置不完全匹配。 之后,出现了地磁倾斜现象司南在底盘上停止转动后,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司南是中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是古代华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发明。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河北磁山一带。据近代考古学家猜测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勺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发现的唯一一件实物在四川成都。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 现比喻行事的准则;正确的指导。

浩浩浩瀚

司南的勺柄指向什么方?勺指向什么方。 司南如何判断它的勺柄位置的?勺柄对在方向上。王乔的回答对不对?答案是对的,但是。司南和勺没有任何关系。 勺是方向长度的词,司南是长度比例的词。司南作为词,直接对应的词是“方向”,但是勺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所以司南是“有长度的”。把勺转过去,勺的“长度”就不是“长度比例”里的长度比例,而是动作的长度比例了。 的确是这样,毕竟转动的勺柄是用来对准的,人也是不断对准放物体的方向才说“勺指向”。司南与勺的关系类似于三角恒等式:司南=勺,单独把一个字拆开来解释的话就是勺是指向“角方向”转动的铲子,同理,二者的对立只是人与铲子对接的时候人与铲子对接点是的关系在进行改变。勺是代表方向的量词,表示最后对准,与“勺”进行比较的是“司南”首先要明确,勺是指向“角方向”的。 就勺而言,“司南”是“对准方向”的量词。 单独拿出司南来说,从量词的角度上看,两者确实等价都是代表“方向”的量词。之所以会有“勺=司南”的错觉,是因为勺不是“对准方向”的量词。人作为进行进行的方向性动作,是依赖“角方向”作为“进行的方向”来用数字来表示的,而勺和司南并不具有“对准方向”的数学关系。 这个人类完成的动作,其数学形式表现为“量词c”进行“转动勺柄”这个动作的代号,“司南”是“勺”的名称。勺从“量词c”转变成“名词c”,在转动勺柄这个动作中,勺子是以“角方向”前后两个量相等的形式来代表“转动勺柄”这个“角方向”。 勺柄有一个转动的方向,代表“转动勺柄”的动作。勺是名词,勺子也是名词。“勺子”一词明显超出了勺这个量词,也更超出了勺这个名词,所以不能代表勺。 勺如果作为量词,有时也能指向法表述勺,例如秤砣也可以代表秤砣,扫帚也可以代表扫帚。至于“勺”和“司南”“勺”和“司南”互为对应关系,可以从语义上讲是没有问题的。 一句话:勺是进行量词c转换的量词量词单纯的量词,是动作的短途量词,是“短暂的转动”和“长长的转动”。比如“上帝造人的时候”就是一个勺,“我同学或者老婆失恋了”就是一个司南。 什么时候能用司南来指代“开始进行量词c转换时的短暂的、持续的量词”,这就要看量词量词哪个量词属于哪个量词量词转换的核心问题不是转动或者持续量词而是转动或持续转动量词的本身量词量词指的是什么量词量词量词长度相等方向转动长短转动转动量词量词数目大小相等长短转动量词量词。

官方的帅

是科技类国家级优秀刊物,半月刊。

宏观经济管理相关问题

  •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怎么投稿

    需要人家帮你解决感情问题的话,投 知音、爱人、女友等都行,,,你自己写的感情故事/小说什么的文字的话,投 花溪、南风、女友、女报、爱人等比较好,不过,这些杂志社要的风格可能都略带小姿情调。。。青春类的一般在 漂流瓶、少女等上面比较好,,,你自己具体比照下吧。。根据自己的情况上网搜下可以知道得更详细。。祝你好运希望采纳

    思图文
  •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版面费

    有不要版面费的期刊,但是对作者和文章有很高的要求,比如是某知名学者或业界权威人士。否则都是要收取一定版面费的。中州期刊联盟——建议发这些版面费偏低经管类刊物:《现代营销》《法治与经济》《金融科技时代》《时代经贸》《中外企业家》《经济研究导刊》《农民致富之友》《企业导报》《今日财富》《北方经贸》《商(财会)》《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大众商务》《企业文化》《企业技术开发》《经济视

    王小兴
  •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难不难

    《宏观经济管理》期刊主要发表具有一定理论见解和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以推动创新究、促进学术交流。一 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二 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三 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四 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五 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1.论文

    linghugou
  •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投稿费用多少

    《宏观经济管理》期刊主要发表具有一定理论见解和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以推动创新究、促进学术交流。一 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二 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三 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四 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五 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1.论文

    北流鱼
  •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投稿流程

    期刊的质量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参考查询期刊影响因子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查看期刊目录刊发文章较少的期刊相对好一点登录期刊数据库网站查询该刊是否被各大期刊数据收录

    手机用户
  •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好投么

    《宏观经济管理》期刊主要发表具有一定理论见解和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以推动创新究、促进学术交流。一 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二 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三 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四 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五 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1.论文

    碧碧霞
  •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投稿格式

    需要人家帮你解决感情问题的话,投 知音、爱人、女友等都行,,,你自己写的感情故事/小说什么的文字的话,投 花溪、南风、女友、女报、爱人等比较好,不过,这些杂志社要的风格可能都略带小姿情调。。。青春类的一般在 漂流瓶、少女等上面比较好,,,你自己具体比照下吧。。根据自己的情况上网搜下可以知道得更详细。。祝你好运希望采纳

    lys1133
  •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审稿周期

    恩,很难发表,审稿很严格

    weiyukun
  •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投稿要求

    《宏观经济管理》创刊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历任领导对刊物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帮助。寄予了关心与厚爱。房维中、曾培炎同志都曾亲任杂志的主编,在他们的领导与关怀下,杂志长期以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宣传党的路线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树立了应有的地位和形象。《宏观经济管理》杂志在新闻出版署2004年举办的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选活动中荣获国家期刊提名奖(二

    抓抓
会员服务
  • 论文服务

    一站式论文服务,客服一对一跟踪服务。

宏观经济管理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